当前位置:城中文史

民用燃料的演变

  • 2014-10-22    

内容导航:

民用燃料的演变     

 

陈言之

 

长年打柴割草烧 

俗话讲:“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炊”是少不了火的,自从人类学会用火之后,在很长很长的岁月里,柴是生火之物,故此有“薪火相传”的成语,柳州人也把柴称之曰“柴火”。因此柴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的东西,有米无柴难以成炊;作为调料和饮料的油盐酱醋茶,缺了柴,在人们的生活中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因此,柴(草和木炭),成为每家每天生活中的头等大事。由于几十万年用柴草作燃料,人们从烧火作炊的经验中得出这样的俗语和歇后语:“人要忠心,火要通心”、“生柴怕红灶”、“棒捶吹火——一窍不通”。

柳州人过去生活用中用的燃料,和其他地方一样,都是以木柴为主,也有兼用木炭的。而从事生产、加工的砖窑、瓦窑、石灰窑、酒坊、粉坊、豆腐坊、烤烟房则用草更多。城镇居民和一些作坊柴草和炭的来源,多数靠市场供应。西柴街就是因专营柴炭生意而形成的,河北片居民烧柴多由这里供应。河南片居民烧柴则到华丰湾一带买。这两处的柴炭是由柳江上游的融安、融水等地运来。在别的圩场也有柴卖,那是四乡挑来的。作坊烧草会有近郊农民或城区专业割草户送去。一个城市柴炭经营的历史,是和市区的逐步形成与扩大联系在一起的。在民国以前,柳州人口不多,外地来的柴炭足够需求,一些买不起柴的贫民,还可以靠自己的劳力到市郊打柴割草解决燃料问题。据说在民国之初(1911年),柳州经营柴炭业的商铺有二、三十家,到了1926年以后,随着市区人口逐渐增多,经营柴炭的商铺增加到40多家。抗战期间,大批难民涌入柳州,生活用柴量急剧上升,1939年卖柴炭的商铺已经有150家以上,到1941年急增至200家左右,华丰湾、牛圩坪和黄村等地柴炭交易也烘了起来。这一时期是柳州柴炭业最旺的时期,也是附近山林遭到过度砍伐时期、柴炭供应逐步紧张时期。

改用煤炭作燃料  

在解放前,柳州也有人用煤,而率先使用煤作燃料的据说是来柳州卖烤红薯的北方人。由于柴草的紧缺和罗城煤矿、合山煤矿的开采,柳州不少居民在卖烤红薯的北方人的启发下,也逐渐学会用废旧煤油桶、汽油桶做成灶,用煤作燃料。解放后,居民燃料仍然以柴炭为主,但是木柴的供应已经不能满足日常生活和日益发展的手工作坊的需要。人民政府为了解决居民的燃料问题,于19567月成立了煤炭建材公司,推广“以煤代柴”宣传和管理,开设煤店,向市民供应生活用煤。先是手工做的煤球,1959年开始供应机器煤球。“文化大革命”期间,正常的生产秩序和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受到严重的冲击,煤炭生产不正常,加之运输阻塞,流通混乱,煤炭供应处于紧张状态,连工厂生产用煤都难以保证,城市居民生活用煤就更紧张了。到了1971年,因用煤量猛增,为了解决居民用煤难的问题,市煤建公司在市内各交通要道和人口稠密区段增设门市部。这时提倡节约用煤,国家商业部门仿照日本的经验,制造蜂窝煤供应市场,起初只有东站、北站和桂柳3个门市部生产蜂窝煤。到1976年生产蜂窝煤的门市部扩展到13个,基本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用煤需要。在计划经济的年代,单一的燃料加上单一的供应渠道,很难做好生活燃料的供应,为了缓解供需的紧张和矛盾,购煤卡和煤票应运而生,且沿袭了二十多年。在煤炭供应紧张时,居民半夜三更便到煤店排队了。为了节煤,有关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煤炭部门的售货员,曾一度进行过对煤炉的改造工作,开发了一种能充分利用余热的多功能节煤灶。由于大量用煤,煤炭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硫笼罩了整个城市上空,使柳州成为全国酸雨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农村提倡用沼气  

1958年“大炼钢铁”,大肆砍伐林木烧炭,致使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连农村日常所需柴草问题都难以满足,政府想利用沼气发电来解决燃料问题。当年在柳东公社静蓝大队就建了50立方米沼气池一座。后因电站未建成,沼气池也就作废了。1975年市卫生防疫站在郊区各公社发动群众建造一批原土批水泥沼气池,均为双管道池型,大大节省了柴草的使用。197911月,市农林部门大力在农村推广沼气池,并成立隶属市农林局的沼气办公室指导农村能源建设。与此同时还推广广东的省柴(草)灶。1980年新建的砖瓦窑、石灰窑和蒸粉、做豆腐的作坊大多改用煤为燃料(烤烟房到1990年才改为烧煤)。1983年,又把原土批水泥池改为砖砌批水泥池,提高使用寿命,也提高了产气率。此后沼气池修建技术不断改进,既能煮饭热水,又可照明,还能积肥,深受农民欢迎,且得到推广且至今不衰。

气体燃料已普及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市政府决心改善能源结构,80年代初组建煤气公司,兴办柳州的煤气事业。柳州化肥厂是全市率先使用煤气的企业。1980年柳化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尾气作气源,搞起管道煤气工程。19815月投入使用,刚开始有800户职工受益,到1985年再度投资扩容改造,使全厂都用上了管道煤气。19869月,利用柳钢焦炉煤气作气源的柳州市民用煤气一期工程主体竣工,柳钢及附近4000户职工和居民首先用上了管道煤气。到了1992年柳北区和城中区部分居民用上了管道煤气。这年,煤炭市场全面开放,全市取消凭票定量供应办法。后来河南片的居民也用上了管道煤气。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比焦炉煤气更加优越的燃料。1978年只是柳州铁路局、柳州机车车辆厂和柳州饭店有少量液化气供应。到1985年底液化气进入柳州时,第一批用户仅有120户。那是因为市民对液化气还不大了解,怕爆炸。经宣传解释后,1986年出现排队开户的踊跃场面。由于液化气的普及应用,1996年市政府曾下发文件要逐步淘汰生活用煤。如今,市区内除部份饮食行业之外,已经很少有人烧煤了,烧柴草的更是少之又少。城市上空的大气净化多了。

 

 80年代,部份城镇居民和靠近城镇的农民开始使用电炊具,但因当时供电量不足,难以普及,近年来柳州供电量大大提升,现在电炊具几乎家家都有,既环保又方便生活。90年已经有人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相信今后电和太阳能炉灶和热水器会得到普及,民间使用的燃料,都会向低炭环保方向发展。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