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清末的映山街,原先听老一辈老人讲:那是武举人选拨跑马射箭的地方,修得笔直,叫做箭道口。
映山街位于城中区偏西,南连庆云路(今中山中路),北接连塘路(今五一路中段)。过去这条街上有一张姓人家,在院内种植桃树,春花灿烂,引人注目,故1942年前,人称这条街为“桃花庄”。映山街的得名,则因这条街有一个大水塘(今住建公司一隅),四周都是低矮平房,马鞍山离此虽远,但却能倒映塘中,街民引以为怪异,称之名映山塘,街以塘名,名为“映山街”。
在民国初年,映山街中段和北段有不少湖南人办的手工作坊,专营纺织,大都来自湖南祁东一带,以周姓居多,那简陋的脚踏木梭织布机,织出来的粗白布,经过漂白染洗,十分结实耐穿,加以价格便宜,因而很受城乡贫民欢迎,销路很好。这些个体的纺织户,解放后与其它手工业者共同组织起来,成立了市手工业联社,其后转入二轻系统,成为老有所靠的职工,现在大都退休在家、安居晚年,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映山街又是一条文化戏剧街,自1933年起,这条街出现了几家戏院,街头拐角(今东一巷)是太平戏院,上段有映山戏院,中段是中山戏院,还有鸿发茶社小戏院,映山戏院对面原是平民商场,内有明星舞台,堪称龙城一条戏剧街。映山戏院(原皮革厂后面),1942年左右建成,在沦陷后停演。日寇退出柳州,放火烧城,幸未被毁,光复回来,只有这个戏院能恢复上演。桂剧著名演员小飞燕,庆丰年组成的振亚桂剧团曾在此登台演出。记得在抗战时期,粤剧著名演员马师曾,红线女亦在此演过“胡不归”等剧目,场场爆满。光复后,还记得坚守上海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其中七名代表,曾在映山戏院做过“血战日寇,保卫国土”的报告,笔者当时还是小学生,也去听了。他们讲的是亲身实战经历,讲得有声有色,获得听众阵阵掌声。笔者还记得柳州解放前夕,映山戏院还被国民党散兵游勇打砸过一次。一天下午,享受免票看戏“特权”,胸挂“三休”布章的伤兵;看见剧场延误了开演时间,一阵狂叫过后,接着将戏院的坐凳砸得粉身碎骨,扬长而去。
解放初期,映山剧院的斜对面是中央电影院,曾放映过“夜店”、“乌鸦与麻雀”、“家”、“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进步影片。1950年改演话剧,当时著名大胖星殷秀岑率领的“金鸡话剧团”在这里演过曹禺名剧“雷雨”等。
原来的映山街北接景行路的黉学(今二中)。黉学的隔壁就是有名的湖广会馆,(今景行小学)。后来,破城而开辟马路,才从黉学的跑马场、射箭场一直贯通莲塘路。
景行小学,原来大门在景行路,故名景行小学,后来大门开在映山街,是沿从前的克强小学大门开的。克强小学,初名“楚材小学”。取“唯楚有才”之意,为湖广会馆所创办。克强小学的改名是以纪念辛亥革命志士黄克强先生命名的。抗战胜利后才改的名。1952年改为市立第二小学。后来才定今名“景行小学”。
街上的市立二中,50年代称为市一中学,笔者读初中时曾在市一中,后来在50年代末期才叫市二中,我做老师时才定名市二中。二中旧时叫黉学,那是孔庙,有“明伦堂”和“泮桥”。“泮桥”在清代要中“秀才”,才能过此桥。民国年间,称为“柳州城区第一初级小学校”。后为“柳州模范小学”。柳州沦陷光复后才定国中,县中都在此上课。临解放时是叫市一中,后来才定今名,大门补开在映山街。
不久前,对映山街马草巷的命名由来,曾有过一番争论,顾名思义,马草巷就是系马喂草的地方,它临近射圃(箭道口),在旧社会骑马是不准过圣庙的,就到附近喂养,而居民都是到西门外草坪割马草来卖,也多聚集此处,形成了这条卖马草的小巷子,也解决了一条巷百姓的生活。
在新开辟的破城墙处,有一株百年老榕树,几个人都抱不过来,今在妇幼保健院马路中央处,绿荫蔽日,是附近居民炎夏纳凉的好地方。记得在1939年7月15日这天,日本飞机五十架空袭柳州,紧急警报来得快,马鞍山的长型黑灯笼没有了,刺人心弦的紧急警报和短短的汽笛,催速逃难,人们想逃出去,飞机已在头顶了。许多人都聚集在一溜塘边的大树脚下,日机从东南方向进入市区,随着震人肺腑的轰炸声和刺耳的机枪声过后,传来哭叫声和呼救声。警报解除后,笔者也随大人去看了一下,映山街大树脚下,弹坑处,遇难者的皮肉,布片挂到树枝上,历历皆是,惨不忍睹。连停在大树脚下的红色消防车也被炸坏,消防队员十九逃不了此难。这一惨状,在柳州是空前的。这次空袭的灾区达牛皮厂码头、柳侯公园、娄园、李子园、孙家园、北校场、一溜塘,直到大树脚等地,死者达四百多人,伤者不计其数,事后,北校场摆的棺木就有四百多付。其惨状可想而知。
柳州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们的城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映山街来说,建成了许多大楼。先后建成了红会医院,还有茶楼酒肆,如梅园。先后建立了城中派出所、广电大楼。目前的景行小学的建筑是很有特色的,科学大楼别具新意。此外,妇幼保健院大楼高达二十多层,医院是全国“三甲”水平,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医疗保障。映山街与中山中路交叉路口,靠西一隅,建有社保中心。此外建佳商场给映山街平添几多购物乐趣,东方大厦高二十多层,也别有一番风味,今为金夫人婚纱摄影,再过来是柳州二中,它占地面积最大,教学设备,应有尽有。都是好几层的大楼,比我们解放初期读中学时,不知要好多少倍,那时节都是平房,破破烂烂。现在教师的宿舍也改善了,都是好几层的大楼。二中过来是德福弟,这是一栋多层的大楼,现为柳州市婚育服务中心。隔两三家就是穗柳门市部,专营糕点美食,进进出出的人很多。
映山街是一条老街,映山街的变化,特别是近20年来的变化,历历在目,可以反映出我们整个城市大发展、大变化。
上一篇: 城中文史:柳州城区道路客运史话 || 下一篇:城中文史:柳侯公园百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