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中文史

城中文史:风雨六十载 书香润龙城——柳州市新华书店六十年发展回顾

  • 2012-11-09    林 锋

内容导航: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更是一个民族文明传承的根本载体。以图书发行为己任的柳州市新华书店,成立六十年来,与柳州这座广西工业重镇、历史文化名城休戚与共,甘苦同乐,在传承文明、播火传薪的伟大事业中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为龙城人民播洒着精神食粮,为千年古城积累着丝丝文气,散发着幽幽书香。

六十年的发展,柳州市新华书店经历了初创时的艰辛,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阔步迈进,在新世纪科学发展的征途中跨越腾飞。营业网点从初创期只有170余平方米的一间小店发展成为拥有购书中心、广场分店、河南分店、柳北分店以及中小学课本发行部计5个图书发行网点,营业面积7400平方米,从业人员170人,总资产9495万元的大型图书发行企业。年销售总额也在六十年中不断攀升,自1989年首次突破1000万元大关后,迅速扩大,2009年全年实现销售总额7206万元,较同期增长2.62%;其中大中小学教材销售3091万元;一般图书销售4115万元,同比增长7.2%;实现税利360万元。

风雨兼程,基业初创

  新华书店最早的雏形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出版发行机构。1937年,中共中央从陕北的保安迁至延安,由张闻天、秦帮宪、凯丰等同志组成中央党报委员会,下设出版发行科。当年延安出版的党中央机关周刊《解放》及一系列抗战丛书,都是由新华书店发行的。

1937424,新华书店单独建制,毛泽东同志题写了新华书店店名,从此新华书店正式成立。而随着抗战的硝烟和解放战争的炮火,新华书店随大军转战,向敌后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发展。大军走到哪里,新华书店就建到哪里。一支坚强的文化队伍与一支神勇的武装力量结伴同行,进入新中国崭新的历史。

当历史的车轮来到1949年的时候,新中国的诞生成为众多新生事物的新起点。那是一个激情澎湃的岁月,19502月,刚刚解放的龙城在凛冽的寒风中见证着这次伟大的历史变革。

19501月,柳州地委决定投资三千元,派人筹建柳州新华书店。29日,从战火中走来的9个热情满怀的年青人,背负着9包崭新的图书在柳州这片古老的土地下播洒下第一颗新华的种子,在中山东路14号(现新华书店柳州购书中心位置)建立了第一综合门市部(两间门面),面积有171.55平方米,并由新华书店中南总店指派司徒裕同志就任柳州新华书店第一任经理,九日、九人、九包书——这就是柳州市新华书店“三九建店”的来历,而这个故事一传就是六十年。从此,新华书店展开了她在柳州这座千年古城的瑰丽画卷。

初创的艰辛是难以言表的,未散的硝烟、不畅的交通、匮乏的物质,一切都是百废待举。然而,第一代柳州新华人以高昂的革命热情和强烈的使命感克服了重重困难,迅速打开了局面。

1950316,柳州新华书店建店后第一次发行中小学课本,并在《柳州日报》首次刊登了“欢迎到新华书店预约本学期中小学教科书启事”。

195211月,新华书店柳州支店位于驾鹤路86号的河南门市部开业经营,面积20余平方米。

   19531月,位于解放中路15号的新华书店柳州支店第二综合门市部开业经营,面积200平方米。

19589月,柳州市新华书店河南门市部由驾鹤路86号迁至鱼峰路70号经营,面积扩大至150平方米。

19602月,新华书店柳州市中山东路68号(原中苏友协会原址,现在文化大院斜对面巷口)门市部开业,该门市为市新华书店课本发行部。

1950年建店之初到“文革”之前,是新华书店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期。这一时期,一个个市内发行网点相继投入使用,1950年和1956年分别建立了融安、柳江两地门市部、支店。新华书店图书流动供应站开始在市区的街头巷尾、学校机关摆摊设点,郊区各乡镇也出现了肩挑背扛图书的新华书店发行员的身影和足迹。柳州市新华书店在传播革命真理,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毛泽东选集》、伟人画像、字典、年画、连环画成为最受欢迎的品种。

1958628,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发文《关于新华书店投资关系下放到县、市的通知》,71日起全区新华书店人、财、物下放市、县管理,取消支店名称,“新华书店柳州支店”改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新华书店”,并一直沿用至今。

“文革洗礼”  再度前行

进入“文革”后,一般图书的发行量直线下降。但受“文革”运动的畸形影响,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则是品种繁多,供应量充足,也给书店提供了难得的生机。毛主席著作一上市,读者纷纷踊跃购买。“红宝书”、领袖画像、语录等成为发行的重点,甚至出现过未到营业时间,读者在门市外排长队等候购买的热烈场景。除自身门市、书亭外,发展的城乡代销点、供销社售书点均在敞开供应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也曾用彩车敲锣打鼓主动到全市各中学、部队宣传发行《毛主席语录》。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履行着新华书店特殊的职责。

在动荡的“文革”年代,柳州新华人仍不忘发展前行。19697月,柳州市新华书店“五一门市部”新大楼开业(人民广场旁),营业面积586.47平方米。19751月,市新华书店柳北新大楼(北雀路118号)建成并开始营业,一楼前部分为门市营业部,面积147平方米。19799月,市新华书店河南门市部由鱼峰路迁至飞鹅路4号新门市经营,面积扩至327.24平方米(后改为飞鹅二路一栋2号)。

到七十年代末期,经过近三十年的积累发展,柳州市新华书店已拥有第一门市部、第二门市部、五一门市部、河南门市部、柳北门市部以及课本发行部等六个发行网点,营业面积1500余平方米,并发展了一批乡镇供销点、售书点。

改革开放,谱写新篇

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属于图书发行主渠道的新华书店为了适应形势,不断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搞活市场,拓宽发行领域。

进入八十年代,新华书店迎来了第二个高速发展期。广大群众因受“文革”而禁锢的文化需求得到了全面释放,内容广泛、品种丰富的各类出版物受到了市民的强烈追捧。满足市民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重新成为书店工作的重点,而新华书店的营销方式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生着显著变化。上门征订、打折优惠、读书活动等销售手段日益常态化;198611916日,市新华书店在五一门市部及其他各门市部举办“柳州市新华书店首届书市”,得到了各级领导和读者的肯定,书市共展出新书1.2万多个品种,117万多册,销售额达7.5万多元。日渐丰富的销售方式极大地缓解了读者买书难的问题,书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随之显著提高。1984年,全年销售额为283.4万元,实现税利25.7万元。至1986年全年销售总额已达500.5万元,实现税利39.83万元。1989年全店销售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达到1,060万元,实现税利85万元。1993年全店销售再上台阶,突破两千万元大关,达到2,037万元,实现利税134.6 万元。年销售额在不到十年间,即实现了从500万到1000万元再到2000万元的阶梯式跨越。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新华书店也开始了的坚持不懈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改革探索历程。1985年,柳州市新华书店开始建立实行“经济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制定了部门、科室岗位责任制和经济承包责任制,有效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1989年,柳州市新华书店正式由事业单位转制成为企业,在体制上解决了多年存在的政企不分、体制不明、以政代企的弊端。1993年,进一步充实完善激励机制,出台进货提存奖励和业余时间流动销售提成奖励,在更大程度上调动了职工销售图书的积极性。

改革的不断深入,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图书发行网点的新建、改扩建进入了快车道。

19805月解放南路55号旧楼(原解放中路15号科技书门市部)开始重建;

19812月兴建五里亭门市部,门市面积82平方米;

19835月,河西门市部开始兴建;

19838月,获得五一路北一巷4号土地的使用权,开始兴建图书仓库;

198711月,原中山东路南二巷3号中小学课本发行处开始扩建,楼高七层,一至二层为中小学课本发行部;

19889月,原解放南路96号职工宿舍旧楼开始兴建,楼高六层第一层为门市部,二至六层为职工宿舍;

19927月,箭盘山门市部动工扩建,楼高五层;

19935月,车辆厂门市部综合楼开始动工兴建。楼高七层,一层为门市部、二层为仓库;

世纪跨越,科学发展

进入新世纪,柳州新华人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历经上世纪8090年代的高速成长期后,全国出版市场转入了平稳发展期,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加剧了竞争的激烈性,柳州新华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点老化,体制僵化,销售弱化。在夹缝中生存的柳州新华人必须披荆斩棘、趟水过河、开辟新路。

“做强主业,扩展辅业,开展全方位大文化经营”——柳州新华人在新世纪喊出的必胜音。

20044月新华书店柳州购书中心投入使用为标志,柳州新华人开始了艰难的“二次创业”的历程。

从规划立项到建设再到建成,历时近十年,终于凝结成这座倾注了几代柳州新华人心血的九层大楼。它坐落于柳州市商业最为繁华的五星商圈,占地127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300多平方米,是柳州市标志性的公共文化设施,是一座服务手段先进、购书环境舒适、图书门类齐全、品种丰富,具有强烈现代文化气息的大型购书中心,常年存书量14万种。

2001年全店引进计算机管理系统,图书发行业务步入了信息化管理的快车道;

2004年承办第十四届全国书市柳州分会场主要活动;

2008年初,户外大型LED电子显示屏投入使用;

20096月,广场分店投入使用。

几年间,柳州新华人用实际行动踏着“二次创业”脚步,大步前进。

新华书店既有一般企业的属性,又有思想文化价值导向的功能,它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优秀民族传统的助推器,以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素质的实践者,任重而道远。柳州新华人勇敢地承担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任,积极引导健康、积极、向上的阅读新风,担负起坚持图书发行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把销售活动与时代主题融合在重点活动、重点节庆、重大事件中,抓好重点图书销售。通过大文化的经营思维和理念组织活动、确定主题,有力地突出了新华书店在弘扬时代主旋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教材发行事关国运,不可谓不重要。虽然自2007年以来随着教材价格下调、招标以及免费教材的使用,极大地冲击了原有的教材发行份额。但柳州新华人始终把教材发行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不惜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改善发行条件,提高发行能力和发行质量,把学校和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第一时间组织车辆把教材送至市内300余所中小学校,实现店校间的“无缝连接”,保证了“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确保了中、小学开学用书及时到位。

团队的建设与人才的培养是一个企业发展长青的根本保障。在柳州新华这个光荣的集体中,新一代新华人正在茁壮成长。他们41%拥在大专以上学历,拥有各级出版物发行员资格占到了销售岗位的近半数。在员工队伍的建设中,“外脑”的引入,提高了培训的理论层次和实践针对性,使理论灌输型转向操作实务型。而经过细致的培训和实务化操作,每个营业员都能基本掌握对不同类型和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个性化服务的技巧,优质服务建设的不断深化,在每一个细微之处彰显新华书店服务人性化、艺术化的不变理念。

2001年,柳州市新华书店获新闻出版总署、店互评活动评委会授予“讲信誉、重服务单位”称号;2004年购书中心被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和自治区新华书店集团公司评为“A类四星门店”;2005年入选“柳州最具影响力十大品牌”候选名单;2010年购书中心被广西区新闻出版局评为“广西新华书店系统‘十佳门店’”。

60年的沧桑巨变,一个甲子的辛勤耕耘,几代柳州新华人的拼搏与积淀,成就着柳州市新华书店光荣的过去,承载着柳州市新华书店灿烂的今天,更预示着柳州市新华书店辉煌的明天。1950年的那间小店已经长成参天大树,根植于柳州这座有着两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这座生机盎然的工业重镇。一个充满活力、满怀希望的文化企业正以她特有的方式与不变的热情为柳州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散发着光和热,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光辉旗帜下阔步前进。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