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现在最繁华的地方仍是“五角星”。这个特殊的地名源于上世纪50年代,那里有一个嵌着五角星的岗亭。这个岗亭于上世纪70年代就拆除了,但“五角星”的俗称却成了此处的习惯称谓。
2005年,五角星商业步行街建成,建设者又立了一个空了半边的五角星城雕在街上。自从这座城雕落定,就饱受争议,有人觉得不靠谱。人们开始怀念那座设计巧妙晚上灯光四射的老岗亭。
怀旧是个令人着迷的东西。若是那岗亭还在,没有人愿意把它拆除,但问题是它老早就不在了,人们逐渐接受了那座充满现代艺术感的新“五星”城雕,它毕竟给了现代的五角星步行街一个现代的标志。
现在,从习惯上来看,柳州市民将中山中路和解放南路交叉的大十字街附近统称为五角星。若追溯历史,那里原来也并不叫五角星,而曾立着岗亭的地方过去立着一座牌坊。
在柳州城墙未拆除之前,中山中路叫城中大街,解放南路叫大南门内街(福建街)。据市志办编纂的《柳州老街旧闻》(京华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记载,位于城市中心的城中大街与小南门内街、与大南门内街都是柳州城最热闹最繁华之所。
城中大街明代时曾经牌坊林立。为按察司佘勉学建的廉宪坊,为御史莫抑、莫与齐父子建的宪台济美坊,为莫氏家族立的科第世家坊,为张翀家族立的大中丞坊。大街上还有表彰寡居的俞璇妻子董氏含辛茹苦扶养儿孙两代人的节抚两世坊。
据专家考证,当时这条街上不乏门庭显赫的大户人家。布政分司、按察分司官署的后门也在本街坊。可见当时城中大街的气派与繁华。后建庆云路将城中大街连为一体,在庆云路东段还形成了柳州最大的书市,成为文人云集的地方。
民国时期,大南门内街不仅是商业发达,娱乐业也是相当著名的。城隍庙的戏院、大光明电影院都首先在此开场。
或许明白了这些历史,人们在逛五角星时就会有穿越历史之感,真切感受到这座古城的厚重,也就能更深刻的体会现代化给五角星带来的巨变。
岗亭还在的时候,从老照片上看,当时的五角星一带都是低矮的骑楼街,岗亭旁边有一个美洲摄影社颇为显眼,街道显得很简陋。
现在,若沿柳江大桥(一桥)北岸,从中山中路步入五角星商业步行街,现代的繁华气息便扑面而来。这段205米长的道路2000年率先被改造为步行街,成了龙城都市一景。2006年,与之相邻,845米长的解放南路也改造为步行街,市中心的步行街扩展为“T”字形,最终形成了柳州最著名的商圈——五星商圈。
五星商圈是柳州最大商业聚宝盆,工贸大厦、五星商厦、东都百货等柳州最“吸金”的商业楼各踞一角,引领着都市潮流的风向。
这个新的城市“商业风景区”,在解放南路部分,形成了五星纪念广场、数字柳州北广场、古文化南广场三个景观节点,把城市发展理念融入了其中。在这里拾步而行,脚下有从前骑楼商铺浮雕,身旁立有“购物女郎”、“一家子”等现代雕塑,历史的交替,时空的对话,传统与现代都在这里更迭与交流,让人充分领略到柳州商业文化魅力。
有趣的是,许多黄金商铺甚至位置都没有改变,只是升级成了现代商厦。如五星商厦就是在以前最大的商铺——百货大楼原址上建成。原来的“美洲摄影社”现在仍充满洋气——被麦当劳所代替。而原先热闹但窄小的书店现在被新华书店购书中心大楼代替……
因此,从某种层面上,也可以说,五星街的商业地位其实并没有变,变的是时代的面目。即使时过境迁,老柳州来到五角星,仍然找得到过去的感觉。这是五角星的不变。而对年轻人来说,来到这里就像站在消费时代前沿,永远不会落伍。消费不再为了生存需要,而是寻找快乐。这就是时代带给五星街的巨变。
步行街商业格局,不再是单一购物的初级化市场,而是发展成为购物、旅游、休闲、娱乐、餐饮、文化等多样性的高级场所,让原来车水马龙的解放南路,转变为市民悠闲信步的自在场所。
这里,商业密集当数全城之冠,商圈平均日人流量30万人次,其中年轻消费力量是占绝对主流地位,青春时尚男女更是将五星商圈的“街文化”推上潮流的巅峰。
如果说,工贸大厦、五星商厦等引领的是职场的、星级的品位。那银座百货则张扬着五星街的青春主题,是年轻人的动感地带和锋线阵地。年轻时尚、青春健康、休闲娱乐、另类潮流经营主线,是引导柳州年轻人时尚消费的第一风向标。
越夜越美丽,五角星也沿袭着传统,成为柳州休闲娱乐业最繁荣的地段。每天华灯初上,喜欢过夜生活的时尚都市男女便粉墨登场,或流连时尚服饰,或品味吧台美食,或劲舞狂歌宣泄,可携友观赏大片,享受一天忙碌后的轻闲。
在大十字街,五角星城雕的旁边还有一处景致,那是一个旗台。每天,五星红旗都高高飘扬在五角星的上空。离此不远的培新路,就是柳州解放时最早飘起五星红旗的地方。人们应该感谢这面旗。是它带来了天地乾坤的巨变,当然包括柳州“五角星”的繁华。
上一篇: 城中文史:东门城楼揽胜 || 下一篇:文史春秋:弘扬民族瑰宝 守护市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