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夏天,发生了一件令桂政朝野震惊的大事:全省汽油告罄,百余辆汽车停驶。缺油情形持续了半个月之久。随之,蒋桂战争爆发,缺油导致新桂系在军事、经济、交通上全面陷入被动。这给新桂系头目们留下深刻的教训。他们开始意识到,战略资源的不能自给很不利于新桂系势力的巩固和发展。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柳州工业史上发生了两件值得载入史册的大事——建设广西酒精厂和研制木炭车。
建设酒精厂是新桂系为了解决缺油的燃眉之急——试制酒精替代燃油,而研制木炭车则为了省油。
军阀混战后,资源奇缺,汽油价格飞涨,于是,以木炭煤气机替代汽油机作为汽车动力的试验在国内应运而生,但鲜有成功。而广西最不缺少的是什么?森林资源。因此,当时的广西省政府铁了心地要制造木炭车。这个任务落在了柳机的头上。
1933年,柳机重金请来了炭汽炉发明人汤仲明先生,还在广东、香港和英国招募了一些技术精英,目的就是研制木炭车。
通过努力,木炭车的试制取得突破性进展,柳机成功研制出了以木炭为燃料的车用木炭机。
然而这时,机车匹配却成了横在他们面前最大的难题。
没有经验、没有技术资料、没有图纸,怎么办?当时,柳机厂内刚好有一辆报废的美式军用卡车,试制组决定用它来做试验品。先将其大卸八块,拆去油箱、油管、化油器,只保留发动机和车桥,然后在车后装上铁架,以放置木炭煤气机。
但看似简单的配车过程,要解决的问题还真不少。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配车试验却进展缓慢,毫无突破。
更要命的是,这时外聘专家的聘期已到,专家相继撤出。
放弃还是继续?这让本土参与试制工作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左右为难。洋专家拿不下,我们大老粗能拿下吗?许多人表示怀疑。
但一直以敢想敢说敢干著称的柳州人此时“牛气”冒出来了。通过试验组“本土专家”夜以继日的奋战,木炭车的技术难题,奇迹般地被攻克了。
这下子乐坏了李宗仁与白崇禧。木炭车试制成功可是节省汽油的大事,当时广西每年汽油进口约值100万元左右,使用木炭车可减少大半。
这是广西有史以来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辆汽车。木炭煤气机和木炭车的诞生不仅掀开了柳机内燃机研发的第一页,而且开创了广西生产汽车的历史。
上一篇: 飞机曾有“柳州制造” || 下一篇:柳宗元《谢除柳州刺史表》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