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来柳经营的商贾工匠,多客籍外乡人,他们为相扶相助,成立各自的同乡会,前后建有湖广会馆、福建会馆、广东会馆(原为潮梅会馆)、庐陵会馆、粤东会馆和江西会馆。其建筑造型、装修及艺术风格,均各有特色。时有谚语称:“粤东会馆赛石头,湖广会馆赛柱头,江西会馆赛墙头,福建会馆赛码头。”柳州解放前后,会馆废圮,大多改作他用。
粤东会馆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前临鹧鸪堆(今东台路西段),后至东城脚(今文惠路南段),占地十余亩。会馆规模宏大,以用石讲究而闻名。建筑用石料多,山墙以巨石砌基、走廊阶陛、天井中庭皆一色水磨麻石。大殿之外,开凿一巨池,四周石墙石栏杆,大门外的围墙镶上铁栏杆,池中有一抬头石雕大龟。民国以后,会馆长期被军队占驻。抗战时,被日机轰炸,屋舍倒塌。民国30年(1941年),开办柳州中正中学,将同乡会房屋38间拨归学校。
1951年并入柳州高中。原建筑已无存。
湖广会馆建筑最有特色的是柱头。湖广会馆,原称三楚会馆、湖南会馆。原址在北门外(今柳侯公园北门靠南附近)。清康熙时(1662-1722年) 建新馆于府学宫之左(今景行小学本部处)。咸丰年间(1851-1861年)毁于兵灾,光绪初年重建。门上有“湖广会馆”金匾。占地1.3万平方米。殿檐的翘角既圆且美,屋脊为鳌鱼戏珠,殿柱上多刻有金鳌倒立,加以油漆彩绘,柱垫基上设有莲花座。
民国34年(1945年)冬,在一场大火中,除大门、中殿、后殿和后花厅外,皆被焚毁。馆址在今景行路6号景行小学处,原建筑今无存。
福建会馆则以阶陛码头取胜。
会馆在昔仁恩坊北,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大门南向,门前有地坪。大门、大殿的屋脊上俱有巨型的双龙戏珠。山墙为光顶式,檐边起翘角,古雅淳朴。从大门、仪门到正殿、内殿四重,均有阶陛码头,石级整齐,刻工精细。
香炉用铁链悬于梁下,亦是福建会馆的一大特点。馆址在今解放南路25号柳州剧场处,原建筑无存。
江西会馆,建于清末(1905年左右),位于柳侯祠西南侧。会馆占地颇广,三重檐式的山墙,墙头上三重琉璃瓦,大石库门,正殿连头门4座,后殿有紫阳真人神像,各殿梁柱皆用巨木,梁柱为承重骨梁,梁上放短柱(瓜形)以承梁桁,异常坚固。左右两侧系园亭式建筑。柳州解放后划归市群众艺术馆。上世纪60年代曾遭火灾,70年代末全部拆除重建市群众艺术馆。
上一篇: 莫把桂州作柳州 || 下一篇:从“白莲洞人”生活探柳州精神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