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 2008-05-26    致公党柳州市委

内容导航: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报告中还明确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如今,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以服务为主要特征的文化产业开始成为时代的主宰。在这个时代里,一方面,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精神需求的增长,广大民众对文化产品消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使文化经济达到了空前快速的发展;另一方面,世界经济的多元化、渗透性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进步,将文化经济推向前所未有的发展地位,经济发展越来越与文化融合在一起,出现了“经济文化化”的趋势。

这一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机遇,也使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世界范围看,目前文化产业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性产业,其产值占到GDP1/5。我国进入2000年以来,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从政府到民间的共识。在沿海发达地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已形成文化产业经济带的雏形,有的地方出现了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中国正在迎来文化产业发展的高潮。广西虽然属西部不发达省份,但有着许多发展文化产业的独特条件。柳州作为广西的工业重镇,也有自己发展文化产业传统的民族的文化品牌优势。如何在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机遇来临之时抢占有利时机,促使柳州文化产业实现跳跃式的发展,已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

一、文化产业的基本定义、范畴及特征

(一)、文化产业的基本定义与范畴

2005年11月16日开始实施的,由中宣部协调,国家统计局牵头,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参与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和此前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文化产业发展无据可依,只能模糊表述的历史。此次颁布实施的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分类和指标体系框架,从统计学意义上对文化产业的概念和范围进行了权威界定。在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文化产业” 被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的范围包括:提供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服务和文化休闲娱乐活动有直接关联的用品、设备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以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具体可分为“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

文化产业核心层包括:新闻、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电影、文艺表演、文化演出场馆、文物及文化保护、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群众文化服务、文化研究、文化社团、其他文化等。

文化产业外围层包括:互联网、旅行社服务、游览景区文化服务、室内娱乐、游乐园、休闲健身娱乐、网吧、文化中介代理、文化产品租赁和拍卖、广告、会展服务、文化培训等。

文化产业相关层包括:文具、照相器材、乐器、玩具、游艺器材、纸张、胶片、胶卷、磁带、光盘、印刷设备、广播电视设备、电影设备、家用视听设备、工艺品的生产和销售等。

综合上述,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价值为基本经济价值来源,从事文化产品创造、生产、流通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的总称。主要行业是: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网络传媒业;文化产品的印刷与记录媒介复制业;文化用品制造业;文化用品批发零售业;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此外还有文化艺术业、体育业、娱乐业、文化旅游业、会展业、广告咨询业、艺术品和手工艺品业领域涉及的所有内容。

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市场经济不断繁荣发展到一定时期而产生的新兴产业。同时,文化产业也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广播电影、电视、旅游及传媒等各个方面,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空前的蓬勃发展,广播、电视走进千家万户,音像制品丰富多彩,旅游、休闲、健身、娱乐、家庭视听等文化活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文化产业具有以下特征:

1、文化产业生产和销售的是精神消费商品,满足的是人们的精神消费需求,通过创作文化和开采文化资源生产文化产品围绕文化开展服务它的核心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2文化产业是一种以思维创新为显著特征的创意产业,其创新性、创意性是最主要动态特征。文化产业的本质是文化的产业化,文化产业必须运用新思路、新观念、新方法去创造财富。

3、文化产业属于经济范畴。经济越发达,文化产业的发展才可能越好;而是否有文化资源不构成文化产业是否发达的核心因素。其知识产权创新与保护是决定高附加值的关键因素。

    4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具有兼容性与渗透性。任何产业形态都融入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如饮食文化、汽车文化、家居文化、企业文化等。随着经济与文化的互动性加快,文化产业的生产领域与拓展空间显现前所未有的放射型状态,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成为开放性空间

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大致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自发萌动时期,上世纪90年代的起步探索时期,以及新世纪的培育发展三个时期。近几年来,特别是中共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明确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我国的文化产业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1、“十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改制和组建了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文化经营企业,使之成为地区间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从全国范围来看,“十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中的中国文化产业的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共有属于文化产业的单位34.6 万个(其中法人单位31.8万个),个体经营户36.2万户,从业人员996万人(其中个体从业人员89万人);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我国全部从业人员(7.52亿人)的1.3%,占城镇从业人员(2.65亿人)的3.8%。文化产业当年实现增加值3440亿元(其中法人单位3102亿元,个体经营户219亿元),GDP2.15%。属于文化产业的法人单位共有资产1.83万亿元,个体经营户共有固定资产235亿元;全年共实现营业收入1.72万亿元,其中个体经营户收入426亿元。

      统计资料还显示,我国文化产业的结构从分层看,传统的以提供新闻、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等服务产品的“核心层”仍是文化产业的主体,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以提供网络文化、文化休闲等服务产品的“外围层”已具一定规模。2004年,不包括个体经营户,文化产业“核心层”有从业人员278万人,实现增加值1210亿元;“外围层”从业人员154万人,增加值627亿元;“相关层”从业人员475万人,增加值1383亿元。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的从业人员之比为311752,增加值之比为382042

以上统计数据表明:从经济总量而言,我国文化服务业的经济总量与房地产业大体相当;从就业总量而言,文化服务业的就业人员规模已经超过商业贸易的批发和零售业。这充分表明,我国的文化产业正在快速的向前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2我国文化产业近年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发展极不平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的产值低,占GDP的比重小,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2004年我国文化产业的产值仅占GDP2.15%。美国的文化产业的产值约占GDP20%左右。2006年美国的GDP132216.85亿美元,文化产业的产值即为26443.37亿美元。美国的文化产品占据着40%的国际市场份额,其包括: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动画的产值几乎占据全球市场的30%,达到310亿美元;电影产量占全球的6.7%,却占领了全球50%的放映时间;体育产业总规模约为3000亿美元,约占GDP2.3%,仅NBA一项就达到了100亿美元。在美国400家最富有的公司中,72家是文化产业公司。亚洲的日本早在1993年其文化产业的产值就已超过汽车业,成为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产业,占GDP18%。而“韩剧”两个字作为亚洲收视率的代名词,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更是令人瞠目结舌。2002年,韩国电视连续剧出口额为1639万美元,2003年为4200万美元。2004 年,这个数字再创新高达到7140万美元,整整比2003年高出70%。2006年,韩国电视剧出口突破1亿美元大关。可见,国外的文化产业早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美、英两国与我国文化产业经济指标对比表(2004年):

国家

文化产业产值(美元)

从业人数(人)

GDP比重

美国

10000亿

1700

18-25%

英国

600亿

195

11%

中国

430亿

996

2.15%

3、从全国整体上看,整个社会对文化产业认识不足,文化体制的改革步伐较慢,从而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首先,由于文化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多年来其改革缓慢。文化部门体制僵化,特别是原有的文化企业、事业单位的产权不清,机构缺乏创新,资源得不到合理的互补和整合。投资主体单一,行业限制过多,市场对人才、资金、技术、信息、项目等文化资源配置没有起到基础性作用,造成文化资源大量闲置和浪费。

其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文化产业的比重较大,现代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不够。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低,竞争能力差。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比较落后,不能适应人们对文化产品高科技化的要求。文化企业经营仍然按传统的方式,粗放经营,企业效益低下,根本谈不上大的发展。

第三,国家和地方有关扶持和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性法规相对还不够完善。我国至今尚没有一部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全面的法律性文件,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四,整个社会对有关文化产业的认识不够。社会公众对文化产业是什么了解不多,各级领导管理部门重视和认识的高度不够,许多人是被动性认识这一新问题,没有真正把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支柱性的产业来看待。

三、我国现有文化产业政策及近年来的政策变化

1、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指示。随着从中央到地方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不断提高,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在我国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和省市,文化产业已成为当地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文化立省”、“文化强省”、“文化建市”的战略思想不断提出。

中共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2003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指出:“要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重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障碍,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运用高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推进我国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同时,国务院下发了指导文化产业发展的文件——国务院105号文件。2005年,中央在北京、上海、重庆、广东、浙江、深圳、沈阳、西安、丽江等9个省市,35家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艺院团等单位,进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2006年初,中央颁布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若干意见》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开始全面推开,文化产业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2007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已把文化产业的发展摆上了国家总体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

2、我国现有文化产业政策法规仍十分滞后,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从现有的文献中看,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一些文化管理的法规文件,如:《文物管理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例》、《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等。然而,这些法规条文很大程度上是针对文化市场、文化事业管理而制定的,而不是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其中有的部分与WTO对中国文化产业政策要求相互矛盾。这表明我国现存法规远远不能适应文化产业日益发展形势的需要。

3、文化部正在从政策上积极指导,大力鼓励发展文化产业。全国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工作会议于200411月在深圳召开,会上文化部部长作了《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努力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报告,并对文化部下发的《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文化部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一文作了说明,要求各地文化主管部门转变观念,开阔思路,鼓励和积极引导社会各阶层,多元化、多渠道、多种方式地参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这是我国就文化产业发展召开的首次全国性会议,表明文化部对当前发展文化产业重要性的高度重视。

4、全国各地正在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完善各项政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目前,我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开放城市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表现在其一方面密切关注国际市场上文化产业的发展动态,一方面加紧步伐,完善各项扶持本地区、本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并以积极的行动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计划。

近年来,上海改制和组建了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能带动本地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该集团整合后,拥有包括上海电视台等2家电视台,2家广播电台,1家报社,1家网站及一个影视拍摄制作基地;并拥有一家体育俱乐部,一批表演团体;还经营有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海大剧院等12座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剧场、物业大厦。2003年集团员工人数1.7万人,资金近148亿元,年营销总额50亿元,利润实现9.2亿元。北京早在《“十五”期间北京文化建设纲要》中已把文化产业的发展纳入城市建设发展的战略重点。江苏作为我国的文化大省,2003年由省政府在南京直接组建了全国首家大型国有文化产业公司——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云南省政府下发了《云南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文件,指导本省的文化产业发展。

如今,经济全球化使文化产业和文化竞争力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居于更加突出的地位。经济全球化不仅使各国经济依存度逐步加深,也使各国文化资源、文化消费时尚、文化市场日趋国际化文化竞争力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实力方面的竞争。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所拥有的包括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内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而精神力量的实质就是文化实力。因此,在新世纪国际关系的转换中,文化作为软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凸现软国力的竞争将与日俱增文化产业不仅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也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更是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因此,加快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竞争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四、柳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市文化产业基本情况概述

柳州是一座有2100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丰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柳州即有大龙潭、都乐岩等品牌自然风景区,又有柳江人遗址、白莲洞、柳宗元遗迹柳侯祠等历史文化遗迹。改革开放以来,柳州文化产业在探索中发展,在艰难中起步,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并创造了像《白莲》、《八桂大歌》这些获得文化大奖的知名品牌剧目,但由于市场运作受各种条件制约,这些品牌尚未上升到产业品牌地位,未能延伸到产业效益。

作为西部不发达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柳州文化产业的发展基础薄弱,经济及政策性扶持不够,文化产业发展的速度较慢,文化企业规模小,实力不雄厚,现有产业集团与国内外知名的传媒企业相比,整体实力及经营水平亦差距悬殊,缺少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文化企业跨行业、跨地区整合资源的水平不高,产业链条不完整。就整体来看,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偏低,经济总量不大,尚未形成地方主导性产业。

(二)、文化主管部门所辖的相关文化产业的情况:

文化部门在多年的经营中初步形成了文艺演出、文化娱乐、影视、文博展览、图书信息、艺术培训等比较齐全的产业门类,但规模不大,经济总量小,产值不高,效率偏低。

1、文化系统直属经营单位6个,到2006年底,总资产1.8亿元,年总收入为2000多万元。

2、文化系统市级专业表演团体4个,含《八桂大歌》在内2006年全年演出总收入400多万元。

3、文化事业单位8个,包括市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白莲洞等场所。2006年,市级文物单位接待游客49300人。

4、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活跃。全市2006年在编文化经营单位1666家,注册资金2.1亿元。卡拉OK娱乐场所918家,音像制品经营户768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网吧)463家,并出现了全国连锁经营业态的“苏荷”、“钱柜”等大型娱乐场所。上述场所共1666家,从业人员测算为约2.6万人,95%为个体私营投资。这显示我市个体私营经济在文化娱乐产业方面的投资比重较大。

(三)、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国有文化产业经营艰难,发展上举步为艰。

一是经营机构多,但集约化程度低,效益差。如全市的演出经纪,演出场所,旅游经纪,景区管理分属文化、旅游、园林等部门管理,各单位经营单一,运作成本高,缺乏协作,产生不了规模效益。

二是文化产业的资源配置机制不明确。政府与文化经营单位之间的责、权、利尚未理清,政府直接管理文化,经营者难以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和法人主体。如我市的都乐、柳侯、鱼峰、江滨等公园在机制上属事业单位,在运作上属市场经济,公园的资产主体属国家。公园的发展规划和经营受政府的直接支配,而作为法人主体经营者却要面对市场应付经营。多年来,几大公园的经营始终没有走向市场化,今年则大多已成为免费开放的公园。

三是文化产业的总体规划与全国发展形势不相称。我市在历年的规划中,并未把发展第三产业放在重要位置;文化产业作为三产的重要部分,也没有作出长期的战略规划。调研中,我们在《柳州市统计年鉴》中甚至查不到“文化产业”的统计体系数据。可见柳州对“文化产业”的陌生,更谈不上把文化产业发展放到重要战略位置上。

2、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健全的融资政策。

柳州市文化产业单位,特别是从事旅游业、传媒业、演出经纪等行业的部门,没有原始的不动产,若要扩张发展,无法从银行抵押贷款投资。如举办一个大型的涉外演唱会,演出前资金缺口一般最少达100万元以上,如果没有有效的投融资政策的支持,单凭一个演出经纪机构无法开展业务。此外,像注册一个旅行社,创办一个100台电脑主机的网吧,没有上百万的资金也是十分难运作的。而作为文化产业,自身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准入上为多种经济并举。私营、民营文化产业在初始阶段上,往往更需融资上的支持。因此,缺乏资金是制约我市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又一瓶颈问题。

3、文化产业经营从业者素质偏低,急需大量的专业人才。

我市目前真正参与市场经营的文化产业,据抽样调查,私营、民营的比重达76%以上。大多数经营者是从其他行业进入本行业经营的,有的是无目的进入本行业,有的是随机进入,入行前的准备不充分,有的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许多网吧、娱乐场所、文化团体的经营者产业经营经验少,缺乏资本的运作能力,造成经营上不讲品位,盲目追求利润,使产业发展成短期行为。而文化修养高的文化人却也有不善于或无能力实现文化的产业运作。因此,缺乏专业的文化产业经营人才是我市文化产业做不大、做不强的又一问题。

4、个体民营的文化产业规模不大,呈无序自然发展状态。

到2006年底,我市文化部门主管的文化市场各类行业个体私营业主达1666家,从业人员测算为2.6万人。在互联网吧投资方面,其中网吧有463家,保守测算进入网吧业的资金达1.75亿元。其中最大的一家有5家分店,投资不过300万元。这表明,我市的网吧行业单体数量多,规模性经营少,没有形成集约化的“垄断性”经营。在娱乐方面,虽然出现“苏荷”、“钱柜”等外来品牌的连锁机构以及自创品牌的“皇家凯歌”夜总会,但三家娱乐场所加在一起年销售也没有超过亿元,我市文化产业没有一家是形成集约化经营的产业。

另外,则是个体文化产业呈无秩序经营状态。首先,在布局上表现为分散零乱,不易造就市场化。如柳州市的卡拉OK娱乐业,除柳州五星为中心的娱乐中心外,在跃进路、燎原路、北雀路北段、南环路荣军路段、龙屯立交桥段和龙潭路等地都先后产生过有10家卡拉OK单店集中经营的状态。由于在经营上出现无序的状况,现在除跃进路、燎原路、南环路等仍然保持有卡拉OK娱乐业外,其余路段的卡拉OK业务大多退出市场或惨淡维持,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其次,在经营上各自为阵,恶性竞争,缺乏统一的市场维护。我市目前文化产业行业尚未成立行业协会,在文化产业市场运作中,各私营业主在营销策略上各自经营,无序竞争,对市场缺乏维护,从而导致市场很难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五、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21世纪是文化产业新兴的世纪,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柳州作为广西工业重镇,文化产业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面对这一形势,政府作为决策部门,当务之急是要树立起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

1、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将文化产业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

目前,大多数人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和理解还是比较表面的,许多人还是停留在“大工业化”时代的旧观念,以为国民经济的来源主要依靠大机器生产产生,对新兴的“无烟工业”、“软工业”化的文化产业的巨大潜力认识不清。因此,首先必须在全市上下大力宣传介绍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及其对未来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以改变人们对文化产业的错误认识。通过转变观念,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其次,政府及有关管理部门,应统一认识,在城市建设与发展战略规划中,将文化产业确定为我市的战略发展目标,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搞好文化产业的布局,找准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切入点。

2、尽快制定和完善各项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措施。

国家文化部在2003年下发了《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南省2004年也下发了《云南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政策法规先行,是振兴文化产业的前提条件。我市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就必须掌握国家相关政策,研究、制定、出台一套适应柳州市实际情况的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细则,打破封闭堡垒,鼓励竞争,为柳州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保证。

3、处理好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关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发展文化产业和发展文化事业,应该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一,繁荣文化事业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文化产业又会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文化艺术的繁荣提供物质和资金保证。文化产业发展是满足私人文化需要,而公共文化的发展是满足群体性需要和弱势群体的需要,今后两者的发展将会日益融合。第二,文化产业主要依靠进入市场运作来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单靠政府的支持或者是依附行政命令的干预去发展。文化事业则多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大多依据财政的支撑去履行其使命。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应严格区分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异同,对已经不适应发展需要的旧有文化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盘活现有资源,创新机制,注入活力。对应进入市场参与经营的文化单位,要大胆剥离,让国家财政减轻不必要的负担,腾出资金抓好公益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时让文化企业丢掉包袱,轻装上阵,参与竞争。

4、建立专门的管理组织机构,实行长效管理。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有计划的培育过程,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能像搞运动,一哄而上,一哄而散。要从战略上考虑其未来发展方向。同时,因文化产业涉及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旅游、体育等单位部门,跨行业的比较多,因此,必须设置专门的机构和单位,划拨专项经费,从组织上协调发展,才能保证对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长效管理和有效的控制。

5、建立一套融资系统及奖励机制。

韩国在扶持本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的计划中,采取了“对进入文化产业园的单位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减少甚至免除税务负担”的优惠政策。“对影像、游戏、动画、音乐等重点文化产业实行特别奖、大奖及总统奖”等奖励制度。我市也应制定相关措施,扶持各个阶层、各种经济形式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并通过奖励机制提高其社会荣誉感,从而加强其对文化产业进行投资的信心。

6、建立文化产业相关人才的培养机制,积极引进相关管理人才。政府应与区内外及柳州市内的高等院校进行挂钩合作,确定人才培训计划,特别是培训文化产业方面的管理人才。人才的培养必须做到切合实际、保证实用,同时要考虑到中期、远期的目标,人才的培养可以采取院校输出和从业人员再培训的方式完成,保证文化产业管理人才有稳定的来源。

六、大力扶持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1、根据我市特点,实施文化体制改革,尽快组建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成立国有控股的文化产业集团公司。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需靠龙头企业来带动,需要有一个跨行业、有经济实力的公司来承担文化市场运作的经济任务。因此,政府应牵头组建一个具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文化产业集团公司。这一公司应具有市场独立运作机制,业务包括出版、文化娱乐、演出经纪、旅游、传媒等范围。争取在几年内成为年营业额超亿元的企业,做大做强我市文化产业,以此增强柳州人对文化产业投资的信心,带动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2、在文化产业行业中培养、扶持发展1—3家连锁企业,扶持连锁企业在1—3年内实现销售过亿元。并鼓励企业向外发展。如:可以在我市的娱乐行业、音像行业、书报行业、旅游业等行业中扶持培养规范性的连锁企业1—3家。特别要大力鼓励民营和私营业主对文化产业连锁经营进行投资,鼓励扶持他们开办连锁企业。对民办连锁企业,有关部门应放宽连锁企业注册的政策,降低准入的门槛。

3、创办具有柳州特色的大型、综合性人文刊物《柳州》。柳州作为一个拥有2100年历史的古城,至今没有一部较全面的高档次的文化刊物。桂林有《漓江》、南宁有《今日广西》,而柳州除了在80年代末出有《柳苑》外,现在在此领域是空白。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扶持、推动组办一个文化刊物。刊物名称建议定为《柳州》。柳州现有众多少数民族,三江、融水等地的民族风情、自然风光都有很深的人文底韵,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我们应借《柳州》刊物向外界大力宣传柳州,在介绍柳州自然风情、民族文化、工业产品、人文历史的同时,也使《柳州》这一刊物发展壮大,在广西出版界占有一席之地。

4、组建柳州文化产业的各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自律促进发展。我市目前没有一家文化产业的协会。像南宁、梧州、玉林等地,成立有“网吧协会”、“音像管理协会”等各种形式的协会,通过协会协调本行业的经营方式、竞争策略,避免无序竞争,并对政府的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同时,还可以通过协会吸引外来资本进入我市文化产业市场。因此,应尽快在我市成立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种行业协会,通过协会内部的自律管理,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5、加大对文化产业设施的投资力度,对文化、旅游、体育、娱乐、工业展览等设施应进行重点规划。在市中心或商业繁华地段,采取各种融资方式,规划建设具有标志性的文化设施。如对原已开发有的工业生产线展览旅游线路,应作为城市工业文化品牌来加以大力扶持,并作为对外旅游景点进行重点推介,这不仅是发展柳州旅游的需要,也是开展城市工业文化活动,搞活文化产业,形成文化产业品牌延伸的需要。同时,在各辖县、新开发的社区及开发区内,应指令性地要求配置文化产业用地及设施,鼓励文化产业进入。

6、建设、培育“一个文化中心区、四条文化街”,振兴柳州文化娱乐市场。我市现有在册各种娱乐场所918家,未注册登记的娱乐场所测算有200多家。其中演艺、歌舞卡拉OK娱乐场所245家,全部场所相对分散在全市各地经营。这还不包括相关的茶吧、酒吧等单位。通过对整个娱乐市场进行保守的测算:进入市场的资金有4.5-5亿元人民币,从业人员在3-4万人左右,年销售约16亿元人民币。如果对这些投资进行有效的引导,培育成重点的文化市场,将对我市的文化产业及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个文化中心区”,是指建设以五角星一带为中心,辐射整个解放南路步行街范围的文化娱乐休闲中心。根据柳州市传统的生活习惯及文化娱乐产业设置特点,将业已形成的一个以五角星为中心的娱乐活动中心区域扩大并加强,使他定格成为柳州市最繁华、档次最高、人流最大、效益最好的文化生活娱乐休闲区。据统计,在该区域范围内,现有歌舞、迪吧、卡拉OK等娱乐场所20多家,影视厅5家,茶吧6家,餐饮10多家,大型综合百货商厦4家,各种品牌专卖店100多家,并驻有麦当劳、肯德鸡等名牌店。在该区的娱乐场所中,苏荷迪吧、钱柜迪吧是全市最高档的酒吧;嘉年华OK厅、兰桂坊演艺厅是全市最好的OK娱乐厅,是柳州人热衷于夜生活的好地方,每晚12时后,依然车水马龙,已初步具备文化娱乐休闲中心的区域性条件。

政府的工作主要是:①在城市建设规划上,有意识地将该区域的房地产规划建设成为适合娱乐、文化、商业、餐饮为主体的经营活动的场所。特别是在步行街的范围内,增加文化娱乐休闲场馆的连片引进,增强文化娱乐业的消费水平;②对进入该区域的文化娱乐经营者放宽准入政策,加快行政许可的审批;③在税务、贷款等方面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各种资金进入该区域投资文化产业;④城管部门应规范并鼓励、扶持该区域内的各业主制作好店面形象及招牌霓虹灯,使之成为柳州的文化娱乐休闲“不夜城”;⑤加大该区域文化产业广告宣传推介力度,使市民及外地游客都认可并参与培育、爱护这个文化娱乐产业中心区,将它变成我市的文化娱乐亮点。

“四条文化街”,是指建设一条文化酒吧街,一条古玩、字画、奇石、花卉街,河南河北各一条娱乐休闲街。四条文化街是围绕一个中心区来布局和规划的,它反映了现有消费习惯和我市的城市特点。

一条文化酒吧街:城中区曙光路中路一段,靠北侧一面街道临街门面及内巷门面,现已自发集中有各种特色的酒吧、咖啡厅18家,并且还不断有新的酒吧进入。这里的酒吧、咖啡厅各有特色,而且文化气息浓厚,文化品位很高,形成了一道酒吧夜生活风景线。这为打造柳州市文化酒吧一条街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务之急是尽快开发建设好曙光路,特别是曙光中路南侧,结合柳州旧城古迹遗址改造,精心设计、合理规划,努力建成柳州文化酒吧一条街。

一条古玩、字画、奇石、花卉街:我市现有的古玩、字画、奇石、花卉市场现分布零散,没有形成规模市场及规模效应。建议将柳州市已改造好的鱼峰山、马鞍山公园区域规划并发展成以经营古玩、字画、奇石、花卉为一体的商业街,使之成为柳州市商业、休闲、旅游的重点街道。过去该地段曾经自发形成过奇石花卉经营市场,并形成了较好的效益。但因缺乏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及总体策划上的周密布置,使奇石、花卉一条街未能办成。我们只要充分利用鱼、马公园改造后的优势,由此沿屏山大道向东延伸,将其努力打造成一个集文化、商业、旅游为一体的商业街是完全可行的。

河南河北各一条娱乐休闲一条街:是指在河南和河北各建设一条文化娱乐街道。在河南以半山开始沿驾鹤路至天马派出所止,建成河南文化娱乐街。该路段濒临江滨公园,俯视柳江河,是开发休闲娱乐业的好路段。在河北离市中心不到10分钟的跃进路 ,它是柳州的北出大通道,也是柳州的北面窗口。因生活习惯和交通便利,现已形成文化娱乐一条街的雏形。从京都宾馆路段开始至胜利立交桥,有左岸咖啡、白金汉宫、半岛、喜的迪吧等咖啡厅、娱乐场所56家,如果加大扶持力度,建成柳州文化娱乐一条街是极有可能的。

7、培育建设一个文化产品专业批发市场。

培育一个文化产品专业批发市场。首先,对选址要做充分的论证,切忌本位主义。考虑其长远打算,市场的规模应在300亩以上。其次,引进现代物业管理机制,对专业性批发市场实行市场管理机制。第三,政府在政策上、搬迁上、融资方面应予以充分的优惠政策进行扶持,力争把这一文化产品专业市场办成广西最大的专业性市场。

8、在开发区内设文化产业园区。对进入阳河开发区、高新开发区和官塘新区的文化产业园的文化产业如软件开发、动漫产品开发等行业,实行有效的扶持和优惠政策。鼓励各种资本进入阳河、高新、官塘开发区投资文化产业。

(1)、对进驻文化产业园区内的文化产业简化开办手续,降低行业准入的门槛;

(2)、对进入文化产业园内投资的单位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减少甚至免除税费负担;

(3)、在文化产业园区内建设的文化产业,可适当免除各种土地用地的转让、使用费用以及其他费用。

9、鼓励发展动漫产业,使其发展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2006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推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2007年6月19日,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游戏软件分会授予我市柳东新区阳河工业新区的市蓝海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动漫游戏研发基地”和“中国动漫游戏人才培训基地”两块牌匾,使我市成为将如此两大基地集于一身的国内第一城。柳州有南北融会的民族文化根基,又有蓝海这样近年来研发出一些有市场的动漫游戏产品的企业,今后对于开创有民族特色的动漫品牌具有一定的优势。

动漫产品不仅本身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而动漫产品的衍生产品具有的市场空间则更大。我国目前每年儿童食品每年的销售额为人民币350亿元左右,玩具每年的销售额为人民币200亿元左右,儿童服装每年的销售额达900亿元以上,儿童音像制品和各类儿童出版物每年的销售额达人民币100亿元以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与行销,都有赖于动漫这一新兴产业的带动作用,以此类推,我国动漫产业将拥有超千亿元产值的巨大发展空间。柳州发展动漫产业可谓前景无限广阔。

10、建立一个柳州市工业博物馆。

柳州自上个世纪初已经是广西的工业重镇,如今全市工业涵盖30多个行业,有工业企业2500多家,其中大型企业11家,4家进入全国500强,已形成以汽车、机械、冶金为支柱产业,制药、化工、造纸、制糖、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并存的现代工业体系,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柳机就生产制造出了我国的飞机;六、七十年代,生产的柳江牌汽车、拖拉机及纺织、日化产品在全国也很有名气;八十年代,曾经创出双马牌风扇、都乐冰箱等一批全国知名的家电品牌。至今,柳工机械、五菱微汽、两面针牙膏、OVM预应力锚具亦是国内一流工业品牌。同时,百里柳江上的三十余座姿态各异的桥梁,也堪称为我国的桥梁博物馆。柳州的工业走过了百年的发展历史,但由于过去保护意识不强,保护性的措施做得不到位,至今一些柳州历史工业已很难再觅其踪迹。建设柳州工业博物馆,是柳州工业历史的生动见证,如果我们今天不注意抢救性地保护好自己的工业历史文化痕迹,那么我们留给后人的工业文化就将是割断的空洞的。因此,建议市政府能利用国企改革中弃用的一些旧厂房厂址,用来建成柳州市工业博物馆,为工业柳州保存下看得见的城市历史文明。

 

2007年11月

 

参考文献:

 

1. 2000年—2003年《柳州统计年鉴》

2. 2000年—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

3.《韩国经验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借鉴意义》北京社科院田绪永

4.《中国文化产业典型案例选编》北京出版社

5.《世界文化强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借鉴》四川大学刘小蓓、石应平

6.《关于文化产业发展阶段的思考》刘健民

7.《关于我国文化产业深入发展的几点思考上、下》文化部产业司王永章

8.《从加入世贸组织到十六大胜利召开看我国文化产业领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徐世丕

9.《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东北师大赵继伦、毕秀梅

10.《分工、比较优势与文化产业发展》山西财大冯子标

11.各国文化产业数据来源:

①http://www.ccm gov.cn  中国文化市场网

② 惠普信息中心

12.《柳州文化产业调研材料》柳州市文化局 罗云贵

13.《中美文化产业比较及借鉴》安阳大学 杨钧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