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统一战线工作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作为我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份,与东盟国家“地相邻、人相亲、习相近”,因此拓展广西海外统战,引导东盟国家海外侨胞推动“新丝绸之路”建设恰逢其时。但同时,我国国际影响力和参与解决全球问题能力提升,却遭到少数一些国家的曲解和误读。因此,在东盟国家华侨华人中开展海外统战工作极具时代意义。
一、新时期在东盟国家华侨华人中开展海外统战工作的现实意义
统战工作的对象就地域分布而言,可分为国内和国外。国内主要包括: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知识分子、民族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港澳台同胞等。国外则是华侨华人。在全球化时代,海外统战工作,将成为统一战线的新领域和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一)有利于增进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软实力
广西作为中国第三大侨乡,有700多万乡亲分布在世界各地,其中近三分之二生活于东南亚。 庞大的华侨华人数量使得他们成为向东南亚国家传播中国文化,推介中国文化的主力军。华侨华人虽然身在国外,但是对祖国和家乡有深厚感情,他们身上仍具有中华儿女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特征,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他们身上依旧代代相传。他们热心拓展民间交往,主动参与公共外交,是拥护祖国统一,时刻关注和支持祖国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通过他们的宣传,也可以使他们增强对祖国文化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减少误解,增强理解,使他国了解当代中国和平发展的文化理念和坚定不移和平崛起的决心,塑造中国形象,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对外软实力。
(二)有利于互利共赢,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写好新世纪海上丝路新篇章,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动中国大开放大开发。这无疑是广西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东盟是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最大的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随着广西交通领域互联互通的完善、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完善,使得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交往呈现出更加协调的态势。但是一些国家的政府和人民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并不理解和支持,民众无法接触到真正的中国,只能随着媒体的负面报道形成对“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形象的消极态度。华侨华人既了解中国国情,又熟悉所在国国情和社会经济形式,所以要借助他们,推动民心相通,夯实民意基础,传播“一带一路”构想的意义、互利性、光辉前景等,加强东盟国家对中国新丝绸之路建设倡议的认同与支持。
(三)有利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快速发展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环广西北部湾经济圈的重要位置,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泛珠三角经济区等多个区域合作交汇点,是中国沿海与东盟国家进行路上交往的枢纽,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基地。2004年以来,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已连续成功举办13届,成为广西靓丽的名片,也成为中国——东盟重要的开放平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良好市场的商机,使得广西的发展一日千里。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与开发,对人才与资金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华侨华人中不仅有对造船、物流、港口经济、海洋开发、外语等方面精通的人才,还有通晓双方贸易规则与惯例,经济实力雄厚的侨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都离不开东南亚的华侨华人运用智力与财力优势。他们不仅是投资者,也是受益者,是助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将实现互利共赢的引擎也是助力器。
二、新时期在东盟国家华侨华人中开展海外统战面临的新变化与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华侨华人群体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尤其是在新生代华人身上表现突出。同时,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也会带来风险,因此,我们只有积极应对挑战,克服风险,才能使我国和平统一事业的基础更加牢固。
(一)华侨华人群体的新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侨华人人数激增,一是所在国的第二、三代移民后裔增长,属于新生代华人。他们从小都在所居国接受了比较系统的基础教育或高等教育,所居国的本土文化在他们心中慢慢取代了父辈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有了疏离感。但是,新生代华人普遍接受了高等教育,是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士和技术人才,开始融入当地主流社会。这有利于他们加强对祖国现状和发展的认识,增强对祖国的“文化”认同。二是以“知识、技术、经济或商业”为主的新移民。他们在中国大陆或者港澳台地区接受了比较系统的基础教育或高等教育,是通过探亲、留学、经商等渠道出国旅居、定居的新移民。他们大部分曾在大陆生活,具有中国背景,对遥远的家乡有深厚的感情,必将成为我国与其居住国友好往来、合作交流的新生力量。
(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经过30余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中国经济的总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中国正在和平崛起。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却大力宣扬“中国威胁论”,因此,大多数东南亚国家依靠美国来保护自身安全,力图借助美国的实力,增强自身政治力量和国际话语权,进而不可避免的对中国的经济贸易进行打压,扰乱了中国的周边环境。另外,中国也在渐渐从“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不再仅仅依靠密集劳动力资源为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而是通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一些华侨华人会把早期投资在中国大陆的工厂企业慢慢转移到其他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继续生产以提高利润,这对于我国吸引投资、增加税收、创造就业机会和国际网络营销产生不利影响。
(三)文化全球化的挑战
在历史上,东南亚许多国家长期沦为殖民地,受西方国家影响深刻,对中国认识不足导致认知偏差,这不利于形成文化共识,进而不利于文化统战的形成。西方国家向东南亚各国输出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资本主义人权思想,在文化领域有着强势的主导地位和“包装”能力,因此拥有大量的消费群体。而中国进入东南亚国家的文化服务较弱,如教育培训、演出、展览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华侨华人,文化产品如电影、电视剧、图书的消费群体也较小,因此,如何通过华侨华人让中国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在东南亚国家受到关注和欢迎,并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中国反对文化霸权需应对的挑战。
三、新时期在东盟国家华侨华人中开展海外统战工作的思路
广西大约有1700万壮族人口,他们的生活语言、风俗习惯跟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的部分民族基本相同。因此,建立海外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华侨华人的桥梁作用,发挥广西壮族人民在中国与东盟国家民间交流优势,进一步深化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交流空间,需要全方位、多领域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交流合作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成立推动了广西社会经济发展,更为广西带来一系列发展机遇。统一战线要充分发挥各级工商联、各类民间商会、行业协会的作用,为东盟国家走进广西,区内企业“走出去”提供便利。一是加快政府间的高层访问。建立及完善协调机制,创建符合国际标准投资机制和设立国际智库传媒机构,宣扬“一带一路”理念,在商言商,降低外界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误解。可建立由广西、东盟国家的相关官方部门、半官方机构或商会等组成,东盟国家华商共同参与的一个战略网络和投资平台,互通有无以此确保华商利益实现。二是发挥资源优势,实现以商引商。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以血缘业缘地缘为基础,力推区内企业“走出去”,海外华商企业“请进来”。通过举办商务考察、招商引资座谈会、各类博览会,建立良好合作平台。三是集聚人才资金资源,推动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通过产业、资金、人才三种方式的对接,进一步发挥华侨华人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人才培养、融资方面优势,探索建立人才对接、技术交流、提供资金等方面的平台支持。这一模式需要我国政府、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广西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完善机制、搭建平台、打造品牌,已经形成了从中等职业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的全程交流,政府之间、政校之间、校校之间、校企行之间的交流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特色纷呈,服务国家周边外交,助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二)以凝聚人心为目标,增进对外联络
充分发挥海外华侨华人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优势,与华侨华人合作发展,是我们开拓国际市场的有利资源,也是统战部门的工作重心之一。一是以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目标,发挥民主党派中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医卫界等专家学者的作用,通过文化交流、学术研讨、考察调研等,宣传祖国大陆各项方针政策尤其是有关祖国统一的方针政策。二是民革、致公党、台盟等民主党派成员与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联系广泛,利用华侨华人的中华文化认同感和及其与祖国大陆的联系,向海外讲述中国故事,展示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帮助各国人民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三是支持侨联、台联、黄埔军校同学会等面向海外的统战团体,借助人才优势、互联网平台优势,接触对中国尚缺乏了解,甚至带有偏见的基层民众,解释疑惑,达成理解与共识,广泛团结华侨及归侨侨眷,增进同外籍华人的友好情谊,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发展同各国人民友好与合作交流服务。
(三)以弘扬中华文化为依托,促进团结力量
做好国际文化统战工作,要拓展公民外交,因人而异加强文化吸引力。一要弘扬中华文化内涵。中国的文化产品可以根据东南亚国家的历史民俗,以植入东南亚文化的元素,甚至根据边关文化风情、跨境民族文化风情等特点,制作针对这个地区的文化产品,以使中国的文化产品更容易被东南亚的民众所接受和认可。二要积极宣扬我国的宗教政策和宗教信仰的真实状况。宗教文化是东南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宗教事务管理部门、宗教界要调动力量,发挥民族、区域、文化、资源等优势,通过搭建演出、展览、专题研讨会等平台,整合传播地区宗教人文力量,形成广西——东盟人文圈中的文化集群效应。三要大力开展中华文化的培训教育。华文教育学院、孔子学院是华侨华人和东南亚各国民众了解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的一个平台。各级统战部门、侨务部门可以调动资源,通过侨团资助帮扶,企业与华文学校结对帮扶,联盟区内高校开展多边、双边联合境内外办学,举办华侨青少年学生、东南亚留学生夏令营,华文教师研修班等活动,让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传递中国思想文化,尊重差异、包容和谐,寻求和形成文化共识,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吸引力与感召力。
上一篇: 新时期参政党民主监督制度化建设研究 || 下一篇:社会思潮网络传播影响下青年统战思想培育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