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重点是科学使用、发挥作用,关键是加强培养、提高素质。党外代表人士作为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量上占有相当的比例,在国家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外代表人士培养是统一战线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现实需要。因此,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探索创新思路,无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党外代表人士是中国政治体制下的一个重要群体,是由中国共产党以外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民族界、宗教界、新的社会阶层以及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中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和一定代表性的人士组成。这些人士活跃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其他行业中,他们是国家公共事务的参与者,是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的协助者,履行民主监督、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职能,这支队伍的好坏,对于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起着一定作用。2012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储备、教育培养、选拔任用和管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党外代表人士的特点
广大党外代表人士在政治上与中共团结合作,具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在所联系的群众中有较强的代表性和较大的社会影响,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们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思维活跃、富有进取精神。从事各个行业的党派代表人士们思维活跃,拥有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工作富有热情,并有较高的追求和强烈的进取心,具有盼望国富民强的社会责任感;第二,知识层次较高,具有很强专业水平。党外代表人士中许多人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和技术职称,不乏专家学者和在某些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人士,具有“人才库、智囊团”的优势。第三,参政议政意识较强烈,追求求真务实作风。党外代表人士思想敏锐,善于思考,关心国事,关注发展,有较强的参政议政意识。
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存在的问题
党外代表人士中很多人拥有高学历和丰富的专业技术,富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但是,因为没有得到系统的培养,党外代表人士整体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对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和合作共事的历史传统认识不深;二是存在只想当配角的思想,自主参与意识不强。束缚于业务中,对自己承担的参政议政、传达社情民意的责任有所放松,社会活动能力稍显不足;三是面对各种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时,如何引导周围所联系的群众,缺少更多的方法和积极主动性。
三、目前党外代表人士培养工作情况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在当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仍然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和群众对党外代表人士,尤其是民主党派人士任用有理解偏差,各单位对党外人士的选拔任用力度不大,尤其是单位正职鲜少是由党外人士担任。党外干部长期得不到重用,失去了不少培养机会,看不到前途和希望。这一问题,严重挫伤了党外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二)基础工作欠缺
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既需要个人努力,也需要组织培养。有计划有针对性对党外代表人士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建好优秀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党外代表人士虽然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接受系统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但很少有机会在重要岗位上任职锻炼自己。党外人士科级以下人员很少有挂职的机会,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因此,目前不少党外干部的综合素质长期难以提升。
(三)管理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尽管各级中共党组织对党外代表人士工作在认识明显提高,但在管理机制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所有干部均由党委统一管理,而作为直接领导部门,统战部更能了解党外代表人士的具体情况。 组织部和统战部同是党委的职能部门,对党内党外干部的管理应该各有侧重。就实际操作来看,党内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都由组织部门说了算,统战部门的党外代表人士管理职能被大大弱化了。不健全的党外代表人士管理机制,给统战部门的党外代表人士培养工作带来不小难度。
四、党外代表人士培养探究
(一)从教育培养抓起,强化党外代表人士的思想认识
党外代表人士中存在的思想薄弱环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和合作共事的历史传统认识不深;二是存在只想当配角的思想,参与意识不强。针对这些思想特征,对他们的培养教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有的放矢地进行:
1、狠抓基础理论和新知识培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和党校的培训基地作用,对党外人士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统一战线理论、历史发展等的系统培训;通过举办各类专题报告会、座谈会、专家讲堂等,帮助他们正确分析形势,向他们宣传党的特别是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积极发挥老一辈党外代表人士“传、帮、带”的作用,教育、感召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把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2、多为党外干部提供参与社会活动、知情出力的机会。要使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顺利完成政治交接,培养一批“旗帜性”人物,从学者型或企业家成长为政治家,从新人成长为能手。除了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外,必须要给予他们政治实践的机会。
(二)着眼可持续发展,提高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适应统战工作领域不断扩大、对象不断增多的新形势和新变化,建立党外人士“人才库”,及时在各行各业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选用人才。打破党外后备人才在少数人中选拔的传统模式,可以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部门、组织通过广泛选拔,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建立门类齐全的党外人才库。这些代表人士,都是各方面的专业人士和优秀人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年龄和文化结构比较合理,基本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党外代表人士综合素质
从实际出发,注重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和引导。一是对部分重点党外代表人士进行走访考察,对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文化素质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既加深沟通,又能增进感情。二是抓住各种有力契机,组织召开无党派代表人士座谈会,党外干部、党外后备干部座谈会,增强党外代表人士坚持多党合作、服务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三是加强统战理论研究。各级统战部门每年都要安排指定课题给党外代表人士进行研究,引导各党外代表人士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重点工作,结合实际开展调研,切实发挥统一战线服务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近年来,党外代表人士提出的一系列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得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四)加强党外干部挂职基地建设
以柳州市为例,针对广大党外代表人士普遍存在任职岗位少、工作阅历不深、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组织部和统战部在柳北区建立了党外干部挂职基地,把党外代表人士纳入柳北区基层党政领导干部轮岗交流、挂职锻炼计划,并保证党外代表人士占有一定的比例,使其在多个岗位接受锻炼,丰富阅历。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做法,但是辐射范围还是不够,应该增设多个这样的挂职基地,为更多的党外代表人士提供学习提高的环境。
选派党外代表人士进行挂职锻炼,在岗位选择上应注意两点:第一,应让党外干部在有着具体分管工作的实职岗位上进行挂职锻炼,通过组织开展工作和处理突发事件,从日常实际工作中,增强了党外代表人士的组织领导水平、应急能力、政治和社会活动能力;第二,应让党外干部在与群众接触较多的岗位上进行挂职锻炼,让他们对基层存在的问题有最直接的感受,深入基层、走近群众,能有针对性地对当地实际提出科学的、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建议、好提案,从而提高反映社情民意能力、增强参政议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