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党民主监督时效性问题研究
参政党的民主监督是参政党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我国监督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要从多个层面着手,解决制约参政党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的主要问题,推动民主监督的有序进行,从而完善我国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制,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确立了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进一步明确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对当代中国政治运行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主要是通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进行的,应该说,民主党派的参政过程,就是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过程,民主监督是“参政”的基本要义之一,而“参政”本身就带有政治监督的性质。民主监督既是我国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监督作为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具有层次高、范围广泛、代表性强、形式灵活等特点,已成为我国民主政治生活中,最常见、最实用、最高效的民主监督形式。要切实发挥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职能,增强实效性,目前仍有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亟待解决。
一、参政党民主监督现况分析
从人民政协的三大职能来看,民主监督相对滞后于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三大职能的基本点和目的是一致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相对促进的,但在运行过程中,民主监督要比政治协商、参政议政难得多薄弱得多。作为民主党派的一项基本职能,民主监督在实践中仍存在着民主容易监督难;形式容易实效难;基层容易上层难;对下容易对上难;事后容易事前难;小事容易大事难;建议容易批评难;反映容易反馈难等一系列问题,从而造成了民主监督形式繁多、实效不足的虚位弱化现象。
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后,民主监督功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增强,但同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的形势仍不相适应,相对滞后,因为改革带来了大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腐败现象,而且愈演愈烈之势。对此中共中央虽然加大了反腐倡廉工作的力度但仍无明显好转,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监督力度不够,尤其是民主监督力度不够。
说起民主监督,人们往往记得每年的“两会”。这是全国政协委员就国计民生问题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时间。其中许多重要的、有见地的意见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予以采纳。各地政协委员在当地政协会议期间,也是集中时间建言献策、反映社情民意。这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最主要形式和手段。但仅靠两会进行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是不够的,特别是涉及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政协委员可以及时提出意见、予以监督,使问题尽快得到解决。注重时效性,忽视了时效,民主监督就成了明日黄花。如果监督不及时,小问题成了大问题,大问题成了麻烦问题,监督的意义和作用就大打折扣。监督应该是时时的监督,但实际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监督还是通过人大全会和政协会议来实现的,当然还有视察和调查,不过真正有效的也就是人大全会和政协会议,一年只有一次,也就是这种监督不是持续的,从本质上来讲发挥的作用不够。(谢彩英)
上一篇: 参政党民主监督时效性问题研究(下) || 下一篇:提高参政党自身建设科学化水平研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