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参政党自身建设科学化水平研究
二、提高参政党自身建设科学化水平综合因素的辩证思考
辩证分析提高参政党自身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有助于我们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参政党进行全方位的、客观的审视,以便把长远建设和阶段性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使参政党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提高参政党自身建设科学化水平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自身建设,二是科学化。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采取科学化的方式方法,帮助民主党派提高政党能力,才能有效推动作参政党自身建设水平的提高。
二者关系可图示如下:
(一)参政党自身建设与科学化的内在联系 1. 参政党自身建设与科学化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回各民主党派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我国民主党派在反帝爱国、争取民主和反对独裁专制的斗争中先后建立、曲折前进,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发挥作用,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不断追随社会进步的特质始终贯穿于各民主党派的诞生、成长、壮大的历史过程中。这是一个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不断追求民主进步的历程,是一个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团结合作的历程,是一个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共进步、同胜利的历程。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是民主党派不断发展的价值追求,这本身就是一个科学化发展的过程。 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反映着政党的进步性,决定着政党的生命力。新时期新阶段,民主党派只有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积极践行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价值追求,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思维,学习一切时代要求的新内容,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进行理论创新,才能更好地提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贡献的能力。从这一点出发,参政党自身建设与科学化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2.参政党自身建设与科学化具有重合性 我国民主党派之所以能够经历大浪淘沙、不断发展,就是因为从一开始就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为团结奋斗的价值追求。围绕这一价值目标,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时期同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不屈的斗争,最后同中国共产党走到了一起。围绕这一价值目标,在新中国建设历程中,各民主党派积极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势更加凸显。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只有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积极践行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价值追求,才能更加有所作为、有所进步。 由此可见,民主党派要适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正确认识和处理参政党与执政党、参政党与国家政权、参政党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就必须与时俱进地抓好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引导、干部培养、内部监督等机制,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努力提高自身建设水平,与时代共发展共进步。因此,在主体方面,参政党自身建设与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具有高度的重合性。 (二)参政党自身建设与科学化的区别 1. 参政党自身建设与科学化的内涵不尽相同 (1)在主次层面,参政党自身建设是主,科学化水平提高是辅,参政党自身建设不能为了科学化而“科学化”,而是通过科学化的方式方法提高自身建设能力。 (2)在历史层面,参政党自身建设由来已久,并且在民主革命时期及新中国建设中经受了考验,而科学化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 (3)在党情层面,民主党派参政党地位的形成是在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符合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但是面对新时期新任务,民主党派又必须依靠提高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来解决客观存在的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问题。 2. 参政党自身建设与科学化实现路径各有侧重 如何确定科学化的定位,应从参政党自身建设能力的提高这一本源上分析,科学化更多侧重于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 (1)工作内容多样化: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参政党面临新的历史条件下承担多党合作任务的艰巨挑战,这对参政党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必须注重方式方法,开辟新途径、寻求新规律、创造新经验来适应日益发展的形式。 (2)工作方法制度化: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渠道畅通、制约有效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保障参政党自身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能依据相关规章制度进行,避免随意性和主观性。 (3)工作观念崭新化:避免自身建设工作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自上而下地压迫式进行, 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趋势, 民主党派成员的生存环境和隶属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新型的人与社会组织关系,这就要求参政党在进行自身建设过程中不断地更新观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4)工作技术信息化:信息技术的革命带来了高度的开放性,尤其是互联网媒体的快速发展,日益成为人们实现政治参与、见解表达、开展活动的重要渠道。但暴增的信息鱼目混杂,素质参差不齐,使包括民主党派成员在内的网民极易受到不良舆论的鼓惑,在思想政治立场上产生波动和偏差,使自身建设工作变的更为复杂。因此,掌握信息技术也是自身建设科学化的应有内容。 3、参政党是中国政党环境的分系统,参政党自身建设服务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总体性的、战略系统的目标,侧重于把这些目标转化成子系统内更具体的目标来加以实施。 (1)建设面向21世纪高素质参政党,保持政治上坚定,理念上清醒,工作上的活力,适应当前形势与任务要求,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责。 (2)适应新的时代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过去我们没有看到的、想到的社会现象、社会矛盾正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参政议政的难度不断加大。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正在日益明显地凸显出来,面对这一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适应新的时代新要求,在解决自身建设的深层次问题上狠下功夫。 (3)提高参政能力的要求。随着中共执政党能力的不断提高和成熟,对参政党能力也提出新的要求,参政党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参政能力建设,才能与中共保持高度一致。作为参政党,基本任务就是支持共产党执好政,基本职责就是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参政党必须不断加强参政能力建设,提高整体素质,才能体现特色与进步性,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三、关于提高参政党自身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实践思考 提高参政党自身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按照参政党建设的目标和原则,正确认识和把握参政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制度为保障,以科学方法为保证,全面加强思想理论、组织、制度、参政能力、科学方法等建设,切实解决当前参政党自身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当前参政党自身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参政党思想状况及思想建设与时代要求有差距 当前参政党成员思想状况主流是好的,党派成员知识层次高,思想活跃,对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发自内心的认同感,民主意识、政治参与意识,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增强。同时,少数成员受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较大,不同程度受西方政党制度的影响。不能全面客观地看待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对参政党作用的发挥缺乏信心。出现这种情况反映出一些民主党派思想工作意识不强、思想建设能力比较薄弱,相对缺乏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和制度,缺少与组织间的沟通机制和信息传递机制,使党派思想政治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2.参政党政党意识有待加强 参政党意识的自觉基于民主党派所处历史方位的演化。政党意识的核心是政党对民主观念和民主形式的理解与追求。我国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的价值偏好、参政党的性质和定位,决定了协商民主应成为参政党意识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取向。一些党派对成员的导向、凝聚、动员、约束等能力不够强,从一个侧面看,其政治意识、利益代表意识、政党行为规范意识和目标意识等都有待加强。 3.需进一步提高参政党的参政能力 从现实中看,民主党派对参政能力的探索与中共对执政能力的探索相比,无论从理论准备、思考的起点、内容、完备程度都是远远不够和落后的。参政党要能够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具有与执政党相协调的政治意识、政治能力和参政水平。 4.参政党组织建设还需规范化 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缺乏,组织结构严重不合理。由于民主党派自身凝聚力减弱,在思想上难于形成合力,这些根本的缺陷体现在作风上,表现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工作虚飘、华而不实、形式主义比较严重。 (二)如何切实提高提高参政党自身建设科学化水平 1.加强参政党理论建设,坚定政治基础 ,提高政党意识 胡锦涛同志指出“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民主党派作为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对于参政党来说,理论上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理论上进步是政治上进步的前提,理论上清醒是政治上清醒的保证,切实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加强参政党思想理论建设必须要做到: (1)深刻理解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赖以生存发展的深厚土壤,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争取民主自由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光辉实践,发展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具有历史必然性、伟大独创性、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2)学习和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参政党要跟上国家发展的脚步,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有所作为,必须做到执政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参政党的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3)以“同心思想”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共识。多党合作实践经验表明,理想的共识,道路的认同,是巩固和发展我国的多党合作事业,团结和凝聚广大成员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的根本前提。 2.加强参政党制度建设,完善工作运行机制 加强制度建设,目的在于使参政党的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对某些不适合新形势、新任务需要的制度进行修改,逐步形成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适合组织运行需要的机制,使参政党的各项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1)进一步完善各级领导班子规章制度 一要健全领导班子工作决策制度。二要健全领导班子学习制度。在迅速发展变化的国际形势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形势面前,领导班子要带领广大成员在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有所作为,就必须加强学习。三要健全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基层的制度。 (2)进一步完善机关工作制度 民主党派各级组织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机关运行的工作规范,增强科学管理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机关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使之有章可依,有章可循。 (3)进一步完善参政议政工作制度 参政议政工作制度是与健全工作机制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建立重大课题的调研制度,可保证参政议政的科学性和严肃性,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将参政议政规章制度贯穿于基层组织活动中,可调动基层组织的积极性,有利于建立参政议政人才网络,拓展收集社情民意渠道。加强参政议政制度和机制建设,可以发挥组织的整体优势,以有限的力量求得最大的成效。 (4)进一步完善后备干部培养制度。 培养优秀后备干部是参政党自身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发现、培养、选拔、使用和监督等一系列过程中,不断深入进行理论创新、机制创新和工作创新,使有效的外力机制贯穿优秀年轻领导干部培养的全过程。 3.加强组织建设,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基础 (1)做好组织发展工作。要从参政党建设的目标和原则出发,按照党章规定的标准,择优发展其中政治素质好、层次高的代表性人士,把好党派组织发展的“入口关”。 (2)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作用是民主党派扩大社会影响、提高参政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深层动力,要不断加强基层组织的工作制度建设,调动广大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打造一支强有力的骨干队伍。 (3)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民主党派必须注意在发展中抓源头,在管理中抓规范,在培养中抓多层面培训,在使用中抓搭建锻炼平台,努力培养一支德才兼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精力充沛的后备干部人才队伍。 4.加强参政议政能力建设 参政党要能够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具有与执政党相协调的参政议政水平,需要在以下方面进一步提高。 (1)引导成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和看待西方民主和政党制度,提高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政治把握力; (2)要坚持民主监督的总原则,真正成为帮助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挚友和诤友; (3)要不断提高党派成员的政治素质,使民主党派成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成员不断走向进步的桥梁和纽带。 另外,还要从领导机制、组织联络机制、人才培养和信息资料收集机制、调研成果的反馈和转化机制、参政议政激励机制、多渠道利益表达机制的完善方面提升参政议政能力。 参政党自身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贯穿于参政党各项建设的始终,这是一个不断规范参政党能力方向、优化参政党能力结构、提升参政党能力总量的能动过程,其内在动力是参政党职能对参政党能力的要求与参政党的实际能力之间的矛盾。参政党只有通过自身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在新的世纪与执政党一道,共同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李琪)
上一篇: 参政党民主监督时效性问题研究(上) || 下一篇:提高参政党自身建设科学化水平研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