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柳州品牌农业发展成效
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全市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年来,柳州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化建设,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发挥农业产业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育品牌,以品牌拓市场,通过打造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各类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生产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重点龙头企业等一系列措施,品牌农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柳州农产品区域特色明显。“一乡一品”或“一县一品”正在形成。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鼓励、扶持政策和手段,柳州农产品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品牌战略卓有成效。种植业、水产畜牧业及林业等农业产业中全市有国家级名牌产品3个,自治区级名牌产品12个。志光家具、百朋莲藕、柳州麻花鸡等农产品在区内外已具较高的知名度,产品主销北京、上海、湖北、湖南等地;农产品商标品牌战略取得新突破,“融安金桔”取得了国家原产地注册商标证明,“融水糯米柚”获得了国家地理标识认证。
(一)通过产业调整,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品牌体系初步形成。
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柳州农业产业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农业生产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种植结构不断优化,林业与水产畜牧业也在稳步向集群优势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柳州品牌农业已初具规模,产生了一批“农”字头的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六县初步形成的品牌农业体系具有以下的共性:一是农业、林业、水产畜牧业等涉农商标快速增加。至2010年上半年止,融水县全县有效期内注册的商标总数有61个,其中涉农商标48个,占注册商标总数的78.7%;三江县全县有涉农注册商标17件,占注册商标总数的94.4%。二是名牌涉农产品数量居广西前列。有3个全国名牌产品,有广西名牌产品12个,其中4个同时获广西驰名商标,还有1个产品目前正在申请广西著名商标,涉农的著名商标数量居全区第1位。三是农业“三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加快推广。目前,柳州已累计认证并有效使用“三品”标志的农业品牌涉及粮食、经济作物、水产及养殖,多达200个产品。四是农业品牌认定推广成效显著。为鼓励当地农业发展品牌,六县四区都加大了对品牌农业企业的政策扶持。如柳江县出台奖励政策,获得著名商标的给予5万元奖励,获得驰名商标的给予3万奖励,有力地推动当地优势涉农企业创品牌的积极性,树立起全行业的质量观念和品牌意识。
(二)积极培育品牌资产,龙头企业的品牌主体作用更加突出。
加强品牌策划、包装和宣传,推进品牌农业建设,制定具体工作方案,重点打造特色产业基地,以优质、优势创品牌,以品牌谋发展。如双季葡萄生产,已经在柳江、柳城两县及柳北、柳南两城区全面推开,葡萄二次挂果技术已深入人心。由于实施了“东桑西移”战略,“十一五”期间,我市桑蚕业以年平均增长16.36%的速度在快速发展,种桑养蚕已经成为了柳州农业的又一个支柱产业。尽管受市场因素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桑蚕业发展变化有起伏,但总体稳步增长。到2009年全市有投产桑园面积40.6万亩,收茧3.21万吨,农民售茧收入7.15亿元。带动农户462444户,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000元。柳城县天地自然有限公司于2009年投产的蔬菜加工生产线,年可加工各类蔬菜1.2万吨,填补了柳州脱水加工蔬菜的空白。目前,该公司加工脱水辣椒、脱水豆角全部销往区外,带动发展加工型原料蔬菜基地5000亩,“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正在形成。
(三)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为品牌增值提供基础。
各县把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品牌农业发展的载体,有力地促进了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2009年全市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93家,其中2009年新成立217家。入社成员10797户,入股金额1.59亿元,2010年预计社员人均增收400元,带动农户数5万多户,预计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00元。如柳江县鲁比村成功试验“二次挂果”新技术,使冬季“鲁比葡萄”成为走俏产品,获得了“中华名果”金牌匾,2010年被农业部入选为新年礼品果之一。仅冬季这一造每亩可新增产值8000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亮点。该村的果蔬专业合作社已经形成了以成团鲁比为中心的1万亩葡萄生产基地,正在注册“鲁比”商标,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融安县金桔种植户大力发展品牌,先后获得了“金桔之乡”称号和“融安金桔”地理标志,统一质量检测和果品分级,鼓励会员单位注册商标,在区内甚至全国建立营销网点,2008年在多数农产品滞销的不利形势下,融安金桔价格却再创历史新高。柳江县扶持培育百朋玉藕合作社,打造“柳江玉藕”品牌,已经形成了以百朋为中心的6万亩双季莲藕生产基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每年帮助当地农民销售莲藕4.7万吨,创营销附加值1.8亿元,全乡农户种藕人均收入近 7000元。农业行政部门还通过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探索、总结出了双季莲藕套种茨菇,甘蔗套种西瓜、黄豆、早熟玉米、辣椒,幼龄果园套种马铃薯、中药材,桑园套种秋冬菜,幼龄茶园大豆、花生,林下套种食用菌等各种不同作物、不同环境、不同季节的间套种模式。据测算,柳江县百朋镇大力推广莲藕套种茨菇生产模式,面积达到1.25万亩,仅此一项,就为当地农民增加纯收入1687.5万元,亩产值达到1.35万元。雒容镇甘蔗套种辣椒年亩产值达4325元,较常规甘蔗种植增收2500元以上。预计仅农作物间套种一项,给农业增加效益2.77亿元。农作物间套种面积达到26.98万亩,农业生产应用的间套种模式有“莲藕+茨菇”、“甘蔗+辣椒”、“葡萄+蔬菜”等20多种。
(四)部分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广西前列。
品牌农业是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必由之路。柳江县双季莲藕,具有白嫩、脆甜的特点,被称之为“柳江玉藕”,产品远销加拿大、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澳门、广东等国家和地区。尽管今年由于气候原因推迟上市时间,但收购价仍达到每公斤7元。柳州农业行政部门积极组织六县四区名特优农产品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农产品博览会、交易会,积极推介柳州农产品,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逐步实现优势产业培育品牌、品牌促进优势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达到了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的目的。近年来,茶叶产业异军突起,产业效益显著。2009年,柳城县、三江县的茶叶先后获得国家级金奖、特等奖等名次,其中柳城伏虎茶厂的“绿雪”在2009年的“中茶杯”评比中荣获金奖,这是广西茶叶首次荣获此荣誉。至2009年,全市茶园面积13.8万亩,干茶产量5900吨,实现产值3.22亿元。三江县、融水县是广西茶叶重点生产县,茶园面积占全市的98%以上,茶叶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成为贫困地区支柱产业。目前,三江县茶叶年产值2亿元。2009年10月,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三江县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三江茶叶现在在区内外已经小有名气。通过有机茶园认证3225.7亩,有机茶产量32.5吨,产值3250万元。在三江县17个注册的涉农商标中,茶叶注册商标有“侗仙”、“布央”、“多耶楼”等12个。通过强化品牌建设,尝试共享品牌机制,推出“柳韵春晓”,成立柳州市茶业协会,重点扶持了一批龙头企业和茶叶品牌,柳州的茶叶产业稳步发展。2009年,2吨红茶、1吨绿茶出口阿拉伯国家和德国,实现了柳州茶叶出口零的突破。
(五)品牌农业区域效应逐步显现。
六县通过制定产业导向、发展龙头企业、培育农业品牌等举措,充分发挥品牌农业企业的产业链优势,提高标准化、区域化、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业经济整体效益,有力地推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如水产畜牧业已逐步形成了柳江、柳城和鹿寨3县及部分市区生猪产业带区;鹿寨、融水和三江优质肉禽规模养殖生产基地;柳南、柳北优质蛋禽生产基地的养殖区域特色。2009年,水产畜牧部门在柳城、柳江、鹿寨及柳南区等县区推广竹鼠养殖技术,全市发展竹鼠养殖2300多户,其中柳城县养殖竹鼠1500多户(特别是马山养殖颇具规模),出售商品竹鼠24万只,产值3840万元,利润约2400万元。大力发展庭院养鳖,2009年全市从事庭院养鳖的农户达897个,比2008年年底增加616户,鳖产量189.2吨,产值2995万元,比2008年底增长176%;依托广西宏华生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柳南区、柳北区和融安县建立了3个蛋鸡规模养殖基地,使柳州发展成为广西规模最大的蛋鸡生产基地,全市有蛋鸡养殖户57户,存栏蛋鸡35万只,年产蛋量达3200吨。
(六)品牌农业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柳州从2004年开始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到2009年底,全市共有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69家,其中种植业有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56家,市级以上的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1亿元,上缴税金3.02亿元,实现利润2.68亿元。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优势产业的进一步优化,生产基地不断扩大,优势产业集群逐步形成。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我市初步形成了糖料蔗加工、桑蚕加工、粮油加工、果蔬加工、茶叶加工、中药材加工等产业,带动了51万户次农民人均增加收入400多元。品牌农业的发展,使广大农民通过建设生产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分享品牌农业企业加工流通环节的部分利润以及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等,有效地增加了收入。据有关部门测算,品牌农业已成为柳州农民增收的主要部分。2009年,柳江县农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为3.19亿元,销售3.98收入亿元,实现净利润2412万元,直接带动农户数17.7万户,辐射带动农户2.8万户,带动基地农户增收1.32亿元,户均每年从中得到收入6000多元。
(七)农业品牌促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产品的供给在整体上已从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农产品由数量型开始向质量型转变。伴随着品牌经营的是农业产业化生产的标准化。各地在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时,不再沿袭传统的粗放式生产手段,而改为统一模式、统一规格、统一生产流程、统一检验标准的标准化生产。如农业实施了9个自治区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县(示范区)项目和19个自治区级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在全市范围内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广、普及、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六大主导产业标准化推广应用面积达300万亩,经自治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184万亩;获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达102个,绿色食品40个,有机食品2个。柳江县的三都香葱入选今年上海世博会指定农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均采用了不同层次的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相继成为产业化生产的准则。部分龙头企业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率先推行ISO9000、ISO14000和HACCP等质量认证体系,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标准水平。百姓餐桌的食品安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
上一篇: 打造品牌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三) || 下一篇:打造品牌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