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民革委员提案

民革柳州市委关于加强柳州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

  • 2014-11-11    蓝海峰)

内容导航:

  由于全国经济改革发展,现在农村普遍存在老人、儿童留守,青壮年外出打工现状。春节青壮年打工回来聚赌成风,一年辛苦费一朝赌光的现象不少见。儿童受不求上进风气影响,上学不积极,平时懒散颓废,聚赌围观现象也让人堪忧。可以说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极度贫乏,这对农村的长远发展是非常有害的,也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大部分村、寨、屯还是没有相应的文化室,即使部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有文化室,但是经费不到位,管理应用率不高,没有起到相应文化传播及民族文化传承的作用。

  2.村民闲余时间活动还是闲聊、赌搏、看电视为多,没有更好的充实的文化娱乐活动,精神生活比较贫乏。

  3.农村“留守儿童”为多,放学、放假回家之后,闲余时间没有更好的读书、民族文化传统传承培训、健康娱乐场所,随大人聚众看赌、长时间看电视、上网玩游戏为多,荒度日子。

  4.部分村、寨、屯的民族文化娱乐活动 ,由于缺少展示、交流平台,缺少活动经费,很多的民族传统节目在逐渐丢失,很多年轻人已经不懂得民族传统技艺了,也没有兴趣参与了,这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非常不利的。

  5.缺少民族文化培训、选拔、交流等激励平台。

为此,民革柳州市委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

  一、各级政府共同努力,各农村村委、村民积极参与,共同打造各种有利于农村文化建设的环境,制定相关农村文化建设的管理、奖励、培养、选拔等各项制度,从经费、组织管理、选拔、培训等多方位入手,全方面激活新农村文化的 建设。

  1.“专职管理人员,专项经费保彰”——组织人员对全市各县各乡各村进行调研,然后制定出一套规定,要求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村、寨、屯必须建设专门的文化室(从村委办公楼调拔出来或集资规划建设),相应的硬件配套设备,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理(最好是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村民),有专职薪酬,明确职责,保证文化室的活动正常开展。

  2.“家庭联动制”——把村文化建设与村委工作人员考核结合起来,让村委领导和文化室管理人员一起与村各家交流、联动,把具有民族技艺的村民动员起来,起个带头示范作用,组织村民进行跟班学习,定时定期开展一些活动,活动用到的乐器、服装等主要由文化室负责、村民自带相结合,在重大民族节日,各村、寨、屯之间开展活动交流,进行比赛,设立奖项等,激发村民好胜之心,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

  3.“硬件建设及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文化室的图书和民族乐器、表演服装设备和桌椅板凳、灯光电费等,要有保彰,并保证这部分设备的正常更新和维护。这部分设备经费和管理经费纳入乡镇财政预算,并组织村民自筹经费或向社会义捐等活动,多种渠道支持村级文化的建设。

  4.“图书及时更新且符合农村文化建设需要”——图书要不断更新和充实,书的类型以符合村民的一些农副作业、文化娱乐、时事新闻、民族传统文化等为主,另外是保证上学各年龄段孩子学习、阅读的需求类型的书籍占有一定的保有量,使图书、报纸适合老、中、青、少。 

  二、“村学生作业、阅读时间制”——由村委领导和村文化室的负责人与各家家长一起商量制定每天放学后某段时间,统一组织上学孩子集中到文化室学习和读书、看报等,让孩子们在一个有浓郁学习氛围环境中进行学习、阅读和交流,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阅读习惯。并且在孩子们之中分好小组,定好小组长等,让孩子们配合管理员实行自主管理,提高孩子们的合作、管理意识。

  三、“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交流、培训制”——各县、乡镇定期组织民族文化表演专业队到各村、寨、屯进行表演,指导村级民族文化队员民族技艺,提高村民的表演水平。各村、寨、屯的少数民族传统技艺骨干,由市、县、乡各级政府提供各级培训平台 ,不定期请地方或国家级艺术家给他们培训,开拓他们的眼界,提高见识。

  四、“少数民族文化优秀人才选拔制”——每年形成市、县、乡各级民族文化技艺交流大展示活动,选拔人才,进行奖励。如融水的、三江的一些坡会或其他节日等,选出如寨花之外,更应该从弘扬、激励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选出诸如狮王队、芦笙王、唢呐王、山歌王……等,选拔范围更大,激励范围更广,优秀的人才条件允许则充实到县、市文艺队来。

  五、“柳州市民族文化综艺大舞台”——柳州市每年搞一个“柳州市少数民族传统技艺大展示、表演”节日,把各县的优秀民族技艺人才请到柳州,表演给柳州市民看,提升农村文化骨干的自豪感。如果有可能,还可以把这个节与“水上狂欢节”结合起来,更加丰富柳州的旅游宣传,也更有益于新农村文化的建设。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