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其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团结动员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八个字,凝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义,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高度概括;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奋斗目标。而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国际关系的和谐,建设一个和睦、和顺、和气、和平、和合、亲和、泰和、仁和、中和、祥和的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远大理想。
要做到社会和谐,首先要实现社会平等,社会平等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二)
恩格斯说:“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就是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时期,因为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和自然界进行斗争,求得生存。共同的劳动决定了共同的分配,因而也就没有阶级和剥削,体现这种原始平等关系的社会组织是氏族公社。后来随着劳动分工、私有制和剥削的出现,氏族公社才趋于解体,逐步向阶级社会过渡。延续了数千年的阶级社会,让绝大多数人吃尽了不平等的苦头,因而平等就成为人们追求的美好价值目标。
从公元十四世纪开始,由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关系已经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逐渐形成,文化上也开始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于是就出现了在文化、艺术、宗教、科学等方面的的改革,这就是西方历史上所说的“文艺复兴运动”。在这场延续近三百年的文艺复兴运动中,资产阶级首先倡导“自由、平等、博爱”。在专制、野蛮的封建制度下,对自由的追求成为人们的最大愿望。有个名人说:“不自由毋宁死!”裴多菲也有首名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后来随着法律意识的增强,人们明白了自由是不能随便争取的,有两句法律谚语说“法无禁止即自由”,“法无授权即禁止”。对私权力来说,法律明文禁止了的种种,都不能有自由的;就是法律没有禁止的,在行使自由时,也不能妨碍他人的自由。对公权力来说,法律没有授权的都不能为所欲为!也就是说,自由是受到法律限制的、是有范围的、也受到道德约束的。只有法制健全,公民的法制意识极强、道德修养极高的社会,才能谈得上自由二字。至于博爱,那是人类社会都平等相处后的事。随着社会发展的现实证明,于今侈谈博爱,只是人们的善良愿望而已,因为爱是有范畴的。在阶级分明的社会里,对立的两个阶级,因为利益攸关,不可能博爱;在世界上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也是如此。现在只有个别人道主义团体和慈善机构,还在强调博爱这一观念,此外就很少有人提及了。
当今世界,资本主义萌发期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三个理念,如今还为人们所关注的,只剩下平等了。
在16世纪有个英国人莫尔写了本书,虚构了一个叫乌托邦的国家,那是个实行公有制,人人从事劳动,计划生产和消费的社会。“乌托邦”虽说是空想社会主义,可是也反映出人们要求社会平等的愿望。马克思主义一产生,就把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作为人生的最高目的。而共产主义最高阶段,就是个没有阶级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也消失了的社会,是个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社会,是个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上世纪40年代有个加拿大人叫迈克卢汉的,冒出了个“地球村”的新念想,把人类大家庭结为一体,人人平等,开创永恒的和谐与和平,这也代表了人们对未来世界的善良愿望。
(三)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因为人们的思想意识受到儒教“三纲五常”的麻痹,连个人婚姻都要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二字在当时人们的脑子里几乎没有出现过!至于博爱,孔子是提倡过的(“兼爱”、“泛爱众”),可到了孟子,他虽然不赞同“为我”,但也不认同“兼爱”。他在和学生谈到杨朱和墨翟的主张时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禽兽也。”“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固然没有博爱之心,主张兼爱又被指责为心中没有父母,那么博爱在封建社会只能成为一种理想人格了。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起来反帝反封建时,也学习西方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其结果也和西方一样,自由和博爱只作为革命的口号呼吁呼吁罢了。可平等的理念,在中国可以说是亘古不变,历久不衰。
距今约三千年前成书的《礼记》,就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说法。这样富有诗意的大同世界、理想和谐社会,成为后世追求的目标。孔子代表的儒家思想,也主张建立人人平等,互相尊重,互助互爱的的人际关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平等的基本道德标准。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就是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孔子还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均是社会动乱的根源,不平则鸣,打抱不平嘛!
自秦汉封建制度建立以后,由于社会的不平等,就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社会现实的揭露,并引发出各朝各代的农民起义。唐末王仙芝起义,就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发出文告揭露朝廷官吏造成贫富不均的罪恶;其追随者黄巢,也沿用“天补大将军”名义发布檄文。宋朝的农民起义特别多,宋太宗时王小波、李顺起义,也以“均贫富”为口号。宋徽宗年间方腊起义,竟指责《金刚经》上所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一语,说这句话应当解释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对现实社会的不平等和佛经维护封建统治的欺骗本质,作了深刻的揭露。宋高宗时钟相起义,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比王小波的口号更为明确。明朝英宗时期邓茂七起义,自号“铲平王”,体现农民阶级在封建社会中贫富不均,贵贱不平的痛恨。明思宗崇祯时李自成起义,他的助手李岩就提出“均田免粮”为斗争纲领;与之同时起事的张献忠,也提出均平的口号。清朝咸丰年间,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的口号更为明确:“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要建立一个“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社会。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创立同盟会时,也提出“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在遗嘱中说他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达中国之自由平等”。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发表了一篇《中国共产党宣言》,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平等”二字,但在第一部份“共产主义者的理想”中,无论是“经济方面的见解”、“政治方面的见解”和“社会方面的见解”,都体现出追求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特殊阶级的平等社会。抗日战争期间中共提出过废除不平等条约声明。
在封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不单是要求经济上的平等,还要求政治上的平等,发出过“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呼声。时至今日,还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口号。
(四)
新中国成立后,除“民族平等”的说法外,在我们的宪法里也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词,可是平等一词很少出现在别的地方,更少有人提起,一提起就会被当作“平均主义”、“资产阶级法权”来批判。进入改革开放初期,平等这一久违了的理念,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脑海里。邓小平曾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是一个平等的问题。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的政治报告中,多次提到的公平正义,也是个平等的问题。他在报告中说:“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胡总书记在谈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其中一点就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我们今天要求的平等,已经不是生产力极其低下、物质生活极其贫乏的原始社会那种平等,而是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道德境界极大提高基础上的平等。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政治报告中,就一再强调要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近二三十年来,党和政府把执政的理念放在以人为本这上面来,一切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的社会福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民主、法制、公平、正义等价值观正逐渐上升为人们的价值追求,力求做到全社会都平等,即公平正义,也正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有的内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多处提到公平正义四字。说要“着眼维护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还说“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兼顾效率与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在会后答中外记者问时,温总理说“我们愿与世界各国一道,为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而努力。”“我们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而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他说改革开放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中国的现代化绝不仅仅指经济的发达,它还应该包括社会的公平、正义和道德的力量。”
从以上论述可见,平等或是说公平正义,最能说明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所以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最核心的价值就是平等。我们搞社会主义为的是什么?从中国共产党所有理论和政策的内涵、外延,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浓缩在一起,最有特色也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平等或说公平正义!所以说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因此,我们要在这次严肃的学习活动中,加深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质内涵和实践要求,不间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公平公正的社会主义献策出力。
上一篇: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得体会 || 下一篇:新奇·新潮·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