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产业中能够成长为先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那一部分,是在新兴产业中,能够在政策扶持下逐渐成长为先导产业或支柱产业,而且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一直以来,我区传统产业比重较大、结构不优等问题较为突出,重要支柱产业增长乏力,新兴产业接续不力,导致新旧动能青黄不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2012 年 4 月,自治区制定《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提出重点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争取达到1300亿元。 2016年9月,自治区制定《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打造“一极两带两组团”新格局,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大健康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了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化促进、新兴企业培育、市场培育、开放合作,军民融合发展六大行动,提出了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的发展目标,并确定了183个重大项目。
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较大发展,但与外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15年全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545亿元,高技术产业增加值2016年是8.9%,2018年是11.6%,与规划相距较大;相比贵州,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约为630亿元,高技术产业增加值2016年为24.2%,2017年为39.9%,增长势头强劲;相比发达地区,2018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湖北是6653亿元,湖南是8000亿元,深圳是8296.63亿元,差距就更大了。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方面,2018年广西高新技术企业1229家,贵州只有702家,总体来看,我区高企质量还有待提升。产业集群方面,2019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全国首批66家战略性产业集群,贵州贵阳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铜仁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2家入榜,广西无一入榜。总的来看,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产业不大,企业不强,资源不聚三大特征。
在新旧动能逐步转换之际,我区应不断完善各类扶持政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2018年7月,自治区出台《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2018—2020年)》,提出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行动,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提出了各产业发展目标。创新是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我们迫切需要提升创新能力,健全创新生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建议:
一、建设新兴产业高水平创新创业平台。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依托优势技术领域,支持企业围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积极推动国家级科研院所在南宁、柳州、桂林等地设立研发机构和分中心,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创新平台,以企业为主体建设一批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推进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打造一批创新创业要素集聚、服务专业、布局优化的创业创新平台。加快推进企业孵化、知识产权服务、第三方检测认证以及生产性服务等机构的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改革,为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开放、融合的公共服务平台支撑。
二、打造新兴产业供应链生态圈。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制订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产业链发展路线图,建立重点产业链骨干企业数据库。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依托现有优势资源和龙头企业,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突破产业链缺失环节。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骨干龙头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关键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开展新产品开发和核心技术攻关。
三、建设新兴产业发展集聚区。实施高新区创新发展能力提升计划,支持高新区创新“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引导各园区结合现有发展基础和功能定位,围绕六大重点领域进行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形成一批专业化分工的新兴产业集群,推动高新区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
四、推进新兴产业企业扩量提质。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瞪羚”培育计划,建立培育后备库和数据库,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奖补政策,对纳入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瞪羚”培育库的六大重点领域的企业,区市财政给予补助,着力提升六大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实施新兴产业创新企业百强工程,开展“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培育形成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型骨干企业。
五、拓展新兴产业市场空间。制定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推广应用计划,有序开展新产品应用试点示范。发挥政府采购的拉动作用,调整政府采购目录,优先采购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产品。(蒋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