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2017年,在柳州市政府带领下,智能制造工业和高新技术领域创新成果形势可喜。柳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增至202家,约占全区四分之一;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收入超1800亿,占全市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同时,2017年柳州路演遴选重大科技项目达14项,总投资金额达到7.5亿元,充分带动了柳州工业走出一条智能制造的特色发展之路。
但由于柳州智能制造产业刚刚起步,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仍受制于人,资金、技术能力薄弱,高端人才匮乏,智能制造的应用推广仍面临着诸多瓶颈约束即存在的问题:一是相关政策稳定性差,智能制造行业标准没有统一,导致企业在进行跨系统以及跨集成生产作业时没有技术支持和参考,也缺乏政策指导和引领。二是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智能制造行业创新动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弱。三是核心技术依赖国外产品,高尖端智能制造局部呈现空白。四是智能制造相关的配套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
建议:
为了进一步促进柳州市智能制造的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探索构建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立智能制造行业体制。柳州要积极参与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体系构建,提升柳州本土自主技术标准的行业话语权和国内外认可度。同时,强化统筹协作,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标准化研究机制,协调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共性标准体系建设。鼓励企业、行业协会、产业技术联盟、社会组织和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智能制造产业的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和重点应用标准的研究制定。
二是“培育机器人产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机器换人”更新改造,实现自动化生产,为进入工业4.0 做好充分准备;大力培育机器人产业基地。进一步创新机器人研究院管理机制,赋予充分管理权限,强化研究院共性技术攻关、功能部件研发、应用服务推广、专业人才培养等功能,建成集研发、培训、检测和企业服务等为一体的新型省级科研机构,解决全区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前沿、共性技术问题,辐射带动广西机器人产业发展。
三是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独立研发进程。政府需要联合企业以及专家学者进行顶层标准的制定以及重点行业的推广,对现有的行业标准及时进行修正和整理,制定通用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行业规范体系,在关键技术上要与国际通用规范相统一。
四是不断优化财政金融扶持政策,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1、设立“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的基础上,设立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用市场化投入机制,通过股权投资、风险补偿、贴息补助、以奖代补等多元化扶持方式,为智能制造产业的核心技术攻关等提供资金支持。
2、进一步优化20 亿元柳州市产业升级转型及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使用和管理,引导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对智能制造龙头企业采用资本金注入、股权投资等方式进行投资。
3、发挥创新创业种子基金的作用,带动风险投资机构对种子期、初创期智能制造科技企业进行投资。积极发展为科技创新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组织,建立融资租赁风险补偿和履约保函风险补贴制度,为企业、科研机构的科技研发和技术更新改造提供机械设备的租赁服务。
五是建立智能制造系统配套服务体系。
1、建立产业集聚平台,就是将多个产业进行融合聚集,将其纳入囊中,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大熔炉,以此促进产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及技术服务起到推动作用。
2、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是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将企业和社会组织联系起来的一个服务组织,为技术支持以及资源共享等服务以及实现智能化生产提供极大的便利。
3、投入融资平台运转。积极投入融资平台使得企业、金融行业和智能制造行业共同受益,设立智能制造专项融资平台,对促进企业的产业以及转型提供最大便利和帮助。(九三学社柳州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