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城市轨道交通经济带培育研究

  • 2018-12-28    

内容导航:

城市轨道交通是柳州“十三五”期重点推动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作为高效、快捷的公共交通系统,不仅可以缓解日益拥堵的城市交通,提升城市品质,而且可以促进线路周边房地产开发、商贸业的繁荣,实现土地开发强度的提升,以及人、财、物的快速集聚流通,从而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经济带的形成,促进城市区域经济的增长。而经济带的发展也会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产生较大影响,实现良性互动发展格局。本文拟在明确柳州培育城市轨道交通经济带必要性基础上,对其中优劣势进行分析及梳理,并通过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为市委、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柳州培育城市轨道交通经济带的内涵及意义

(一)城市轨道交通经济带的内涵

城市轨道交通经济带是一种经济形态,轨道交通孕育了沿线的经济带,经济带是随着轨道交通而诞生的,没有轨道交通就没有经济带。按照当前国内的一些研究成果可知,城市轨道交通经济带是指: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指地铁和城市轻轨)的建设与运营,在轨道交通站点及沿线一定范围内(一般路段为100米,重点路段为500米),通过有效地开发一切有形资源,而形成的带状经济结构,从而带动沿线地区的房地产和土地的升值开发,以及其它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站点周边商贸业的繁荣。

(二)现实意义

随着柳州轨道交通建设的深入推进,必然促成城市轨道交通经济带的加快形成,而经济带的形成与发展,又必然对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带来一些有益的影响。具体如下:

1.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经济带把各区域之间分散的组团联成一个整体,强化了城市各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分工,增强了城市各区域间的配套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节约了经济成本,促使区域经济内的产业得到整合和转型。同时,经济带的发展,也给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有利于拓展城市承载力。中心城区生活配套设施多、出行方便,往往是人们居住的首选,但近年来,由于中心城区集聚了太多人群,反而造成了交通的拥堵、生活的不便。日趋成熟理性的消费者自然将视线转向生活配套方面和交通快捷的地区,而轨道交通经济带则顺应了这一潮流,把商住行一体化带向城市边缘地区, 形成新的商业、生活集中区,从而带动了郊区经济的发展,也同步拓展了城市生存和发展空间。

3.有利于柳州社会的稳定发展。轨道交通经济带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其发展又可为柳州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如:地铁沿线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大量的客流繁荣了沿线的商贸业、餐饮业、制造业、房地产业、广告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等,而这些产业的繁荣又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得就业率上升,失业率下降。

4.有利于促进轨道交通的良性发展。轨道交通建设周期长、投资大,柳州市轨道交通建设仅12号线投资总额就达到135.48亿元,其中大多为银行等社会借贷资金;预计2020年左右可建成12号线投入运营,运营时还有经营成本,如果仅依靠运营收益来支撑还本付息,压力相当大。而通过经济带建设,可以产生新的收益,如:土地增值、地产开发、广告、商业等等收益,足以确保前期建设投入的正收益,从而推动后期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

二、柳州培育城市轨道交通经济带的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

1.国家、地方的政策支撑是经济带发展的最大机遇。从国家层面上看,国家政策放宽了对部分城市建设轨道交通的限制,并大力促进轨道交通产业的布局发展,柳州得以进入可以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之列,柳州的轨道交通建设和轨道交通产业园区建设得以顺利推进。加之经过我市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柳州城市轨道交通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柳政规〔20187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与今年初正式落地并生效。《管理办法》的出台,不仅仅从政策指引、法律法规方面为我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与政策解读,更从优化城市空间功能布局、提高轨道沿线土地开发利用效率、统筹平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资金,乃至建设主管部门及轨道交通建设主体的职能与义务等多方位进行了解读。有利于经济带范围所属土地的统一规划与建设指导,加速推进我市轨道交通经济带的建设。同时借鉴与国内一线轨道交通城市的土地政策与注资模式,在我市的铁轨办及国土局、规划局等部门牵头下,轨道集团完成启动了第一期《柳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TOD发展战略研究》,完成排查梳理轨道沿线存量土地与潜力地块开发分析模式,为轨道交通经济带土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和开发定下基调。

2.持续稳定繁荣的地方经济是建设经济带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柳州深入实施“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全力打好“三大攻坚”,营造“三大生态”,加快经济升级、城市转型,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55.64亿元,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25.22亿元,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2697.2亿元,增长15.3%;财政收入403.8亿元,增长9.1%;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5.64亿元,增长10.57%。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266112151元,分别增长7.9%9.4%。而根据“十三五”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4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率达到8%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2020年末财政收入争取达到50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以上,力争“十三五”末达到3600亿元。持续的经济增长,可以确保经济带培育,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

3.加快推进的城市建设为经济带建设带来持续不断的人源、物流。2016年,柳江成功“撤县设区”,柳州市区快速扩大。同时,我们加快推进全域空间规划试点工作,深入编制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扎实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加快“一主三新”城市建设,柳东新区城市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柳江新区发展提速,撤县设区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提升了新城区承载能力;北部生态新区全力推进;“三纵三横”城市主干道加快形成。当前,柳州市区建成区面积220.99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达到224.55万人,位列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前列。

4.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让经济带建设成为现实。目前,《柳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以下简称《线网规划》)已于201612月由柳州市政府批复;《柳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7-2022年)》(送审稿)(以下简称《建设规划》)通过国家环保部组织的技术审查会原则通过并上报至环保部。柳州市轨道交通线网由7条线组成,1号线:上板桥-尚琴46.92km2号线:香兰新村-白莲机场27.30km3号线:河西工业园-龟山21.77km4号线:进德-盘古46.39kmS1线:柳州火车站-新中32.72kmS2线:香兰新村-石棚28.07kmS3线:洛埠-鹿寨火车站27.23km。总共:230.40km。目前,12号线正在按计划推进中。

(二)劣势

1.城市轨道交通经济带建设仍未上升到市委政府层面。虽然一些学者对柳州同步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经济带,有些设想和呼吁,但仍未能引起市委政府相当程度的重视。在工作中,对轨道线路周边的土地开发与储备工作有所推进,但仅限于土地的运作和轨道交通综合招商开发。一些房地产项目和商业中心的建设,尚是市场自发行为,并没有得到综合的规划、设计和建设。

2.缺乏统筹考量轨道交通建设等规划与经济带发展的规划。目前,柳州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下空间开发规划、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利用土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专项规划未能衔接一致,实现“多规合一”。而轨道交通经济带仅在设想阶段,在一些市级文件中,也仅强调要加强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及站点周边区域的规划和土地控制,以及要统筹开发利用城市轨道交通沿线资源,还根本上升不到更高层次的经济带规划。

3.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进度仍需加快。影响进度的原因一个是国家政策层面,另一个就是地方财力。与众多筹建地铁的二三线城市一样,在城市财政收入规模与财政支持有限的情况下,我市城市轨道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据初步测算,柳州轨道七条线概算投资合计总额为805亿元,到还款末年2064年,还本付息和运营亏损累计金额为3003.8亿元(含资本金),2020年起平均每年要支付46亿元,这对于我市有限的财力来说是难于兑现的。虽然20182月《柳州城市轨道交通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颁布实施,提出以土地作价出资,将优质土地资源注入轨道公司,开发获得的土地款和开发收益用于补亏和还本付息,这将最大程度减轻财政的压力,但目前暂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柳州培育城市轨道交通经济带的对策建议

(一)建议尽快制定柳州城市轨道交通经济带建设规划

通过深入分析研究,我们认为当前推进轨道交通经济带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如何规划建设,如何带动本市经济发展方面。当前,我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启动在前,城市轨道交通正在加快线路建设中;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园也已规划完成,厂房建设、设备安装调试也在有条不紊推进;而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研究启动在后,城市轨道交通经济带建设规划尚未有实质性开展。这一现状造成线网分布多是在现有(既有)道路交通供给基础上“简单”叠加轨道交通系统的模型,未能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作用。因此,建议要充分借鉴香港、深圳等国内外城市的成功经验,深刻树立“建地铁就是建城市”、“轨道经济引领城市发展”理念,尽快出台经济带发展综合规划,统筹轨道建设、轨道产业、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建设对沿线地区产业与土地升值的拉动作用,加快产业、商业、物业的聚集和土地增值,形成新的商业圈和产业带,实现符合柳州城市形象而又特色鲜明的城市轨道交通经济带发展模式。

(二)建议完善柳州城市轨道交通经济带沿线合作开发机制

要完善轨道交通沿线空间开发利用的相关政策,统筹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建设行为,为轨道交通空间综合利用提供政策保障。要构建协调机制,集中政府、轨道公司和社会资本的力量,以“方向一致、责任共担、利益共享”为原则,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推动经济带建设。建议轨道集团开办轨道交通经济带开发分公司,统筹推动轨道沿线房地产开发、商业中心开发、物业管理等项目。建议成立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储备工作小组,设立轨道交通土地储备分中心,人员由市土地储备中心和轨道建设部门共同组成。储备的土地,规划部门要及时进行沿线土地属性调整,确保土地结构优化、集约利用。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度和资金需求等情况,划定一定区域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开发区域,供地后由轨道集团进行开发建设。其他建设项目要采取“统一规划、多方投资”的原则,招拍挂出让、捆绑运作或合作开发,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拓展融资渠道,分散资本风险。

(三)建议统筹柳州轨道交通站点及周边的商业开发

城市轨道交通的开通,提高了沿线地区的可达性,对居民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促使沿线土地开发力度增加,并在轻轨沿线周围集结大量的基础设施和商业区。同时,密集的商业设施又会吸引大量的居民出行,从而增加轨道交通的客流及利用率的提高,使轨道交通站点及周边的商机突显。要进一步加强对我市7条规划轻轨线路沿线,尤其是站点设置及其周边的规划研究,精心采取车站与换乘枢纽为重点的交通与商业功能协调开发的方式,将轨道交通换乘枢纽所处区域和车站作为空间利用的核心,通过与站点周围相关设施的连通,形成紧密联系的综合公共活动空间。在沿线和车站周围发展百货、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专业店等主力业态,开拓新的消费领域,打造出一个特色商业带,使商贸流通业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明显增强,逐渐在沿线形成一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大型商贸企业、大型超级市场和购物中心为骨干的商品大流通格局。要充分利用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大动脉、拥有大量人流的特点,拓展广告空间。轨道交通线路、车站、车场等对沿线环境有较高的空间要求,在规划新建片区时,应以轨道交通车站为核心,形成商业中心和居住密集区,以综合开发促进商业服务圈的形成,来带动轨道交通建设。

(四)建议大力推动柳州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及其园区建设

轨道交通产业及其园区是柳州城市轨道交通经济带布局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助推经济带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开发、高标准建设,全力推动柳东新区轨道交通产业园建设,依托柳州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以跨座式单轨车辆组装为起点,向APM胶轮系统轨道交通车辆制造延伸,形成柳州特色、并具备地区相对优势的轨道装备生产体系。要重点布局轨道交通车辆造修基地、零部件制造基地、轨道线路维保中心、实训基地,构建产业发展载体,打造轨道交通核心产业区。要依托柳州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通过合资引入、技术引进、租赁合作等方式,加强与中国中车等国内外重点轨道交通装备生产企业的合作。紧紧围绕轨道交通产业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国内外轨道交通装备企业来柳投资。要强化推广营销,立足广西、面向东盟,努力开拓周边城市市场,向拟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二、三线城市和东盟地区,全面输出“柳州产”轨道交通车辆产品。同时,要扶持我市车用铝材、轮胎、线缆等现有一批骨干企业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参与轨道交通产业链分工。要鼓励和扶持企业,创建轨道交通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开展车辆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以保证我市的轨道交通产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

(五)建议加快规划建设柳州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目前,我市正在实施轨道交通12号线路建设,虽然项目建设正在按计划推进,但是整个建设周期长,不确定因素比较多,要确保在2020年建成并投入运营,难度依然不小。并且线路规划也有待进一步修订完善。如:北部生态新区作为我市新城发展的重要一极,也是我市打造万亿工业强市的重要桥头堡,但从已获市人民政府批复的《柳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来看,仅规划有S1线通往北部生态新区,这与北部生态新区引领柳州未来发展的地位严重不符。要继续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步伐。建议:一是尽快启动《柳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修编工作。从“建轨道就是建城市”以及通过城市轨道交通来拉动人流的角度考虑,重点考虑增设1-2条线到北部生态新区,同时可考虑在新区内部规划有轨电车或智轨线网作为辅助交通系统,完善北部生态新区从外至内的公共交通系统。二是要加大力量统筹组织管理。要进一步充实工程建设指挥部力量,明确其职责,强化行政综合协调以及现场指挥协调功能,实现高效运转,加快推动轨道交通线路建设。三是要确保建设资金及时到位。要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筹措和管理,年度建设资金要按计划拨付,并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协调,推进借贷和债券融资,同时利用土地储备和开发筹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资金。四是尽早落实征地拆迁工作。征地拆迁工作往往是项目建设的难点之一,征地拆迁部门要提前预判项目进度,按照征拆政策和法规及时实施和完成征拆安置。五是要及时协调好项目推进过程中的诸多事项。积极组织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项目审批、交通管制、地下管网等事项,相关部门要提前协调好。

(六)建议优先在人才、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政策保障

要尽快出台优惠政策,营造柳州城市轨道交通经济带发展良好氛围。要从柳州城市轨道交通经济带建设实际出发,结合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经济带发展的优惠政策,在用地保障、研发资金、人才引进、商业布局、房地产开发和金融融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重点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经济带开发建设中去。要出台政策,加大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周边城市建设、建造和征地拆迁力度。要完善人才政策,加快推动《柳州市关于加快新时代人才集聚的若干措施》的落实,加大引才资金奖励力度和范围。大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在人才引进、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为经济带建设引进、培育及储备一批高层次管理、经营等专项人才。要强化当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支撑本地产业发展的作用,鼓励广西科技大学、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等院校,设置相关专业或课程,加大轨道交通经济带人才培养力度,重点针对轨道交通经济带发展所需的轨道工程技术人才、设备维护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及运营服务人员,开展人才专项培育。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