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九三学社文脉和思想建设工作

  • 2017-12-28    

内容导航:

内容摘要:思想建设历来是九三学社自身建设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而九三学社文脉是思想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于参政党而言,思想建设是引领参政党建设方向的大问题,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履行参政党职能、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根本保证。九三学社的文脉是凝聚思想共识、传承政治薪火,继承优良传统、巩固多党合作的思想基础,为九三学社切实承担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和捍卫者的政治责任奠定基石。

 

古往今来,每一种新的文化现象的产生,往往是先由其“先知先觉”的代表人物所首创,然后为大家所学习并继承发扬开来。“天不生仲尼,万古如常夜”。文脉就是文明演化之历史的血脉,代表着文明演进的方向。思想建设历来是九三学社自身建设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而九三学社文脉是思想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①对于参政党而言,思想建设是引领参政党建设方向的大问题,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履行参政党职能、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根本保证。一直以来,九三学社秉承着民主与科学的精神,一如既往地坚持着心中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自觉接受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不断在实践中开展自我教育,推动九三学社不断进步的优良传统。九三学社的文脉是凝聚思想共识、传承政治薪火,继承优良传统、巩固多党合作的思想基础,为九三学社切实承担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和捍卫者的政治责任奠定基石。

一、九三学社文脉的源头

从九三学社组织的源头—自然科学座谈会”,经过“民主科学座谈会”、“九三座谈会”的演变,众流归一,融合为“九三学社”,汇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从1939年自发的组织到1946年正式成为政党的八年历程,以及九三学社前身与“五四运动”、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的深厚历史渊源,可以看出其组织本色:

   (一)汇聚贤能,凝聚了一批爱国高级知识分子。许德珩回忆说“参与创建九三学社的,多为科技文教方面的知名学者,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和代表性,其中有一些跟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进步人士。这是九三学社从建立伊始,就能团结一批高级知识分子,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重要条件。”如中国科协创始人之一谢立惠,“是个思想进步的物理学家”。涂长望,我国近代气象科学奠基人之一等等。

   (二)宗旨鲜明,大力提倡宣扬 “民主与科学”精神。九三学社创始人早年都曾投身于推翻封建统治和反对西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斗争,经历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九三学社在抗日战争后期提出的爱国救亡宗旨和民主科学的理念正是讲仁义、重民本、崇正义、尚和合精神所涵养的体现。九三学社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热烈地主张和无畏地参与爱国救亡运动,驰骋在反侵略正义战争的疆场上,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智力优势,与人民群众连成一体,打击侵略者,发挥了十分显著的作用。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命脉的延伸和发展。1947年九三学社在《纪念‘五四’宣言》中指出:“‘五四’的精神是科学与民主,那精神与我们的主张适合”。可以说,九三学社的发展史是民主、科学的历史。民主、科学是九三学社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党派的精气神,是组织的灵魂和魅力所在。

二、九三学社文脉的传承

九三学社文脉随着一代一代的繁衍而被延续下来,“民主与科学”精神继承发扬,泽及四海。经过漫长的熏陶浸润,逐渐成为一种九三精神、九三灵魂。

(一)九三学社坚持科学的态度,坚持不唯上,不唯权,只唯实,只唯真。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坚持科学求真的态度,坚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思想。同时,用科学的精神不断追求真理,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推动发展。

(二)九三学社坚守爱国主义情怀,以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为重。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认同,有助于人民深刻理解和把握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成为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三)九三学社强调民主,强调个体的独立、尊严和不可侵犯,以及拥有追求自我目标的自由。这种公正和谐,不是来自于财富和权势,而是来自引领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和谐共处、自强自重的社会行为风尚。

三、九三学社文脉与思想建设阵地相融合

(一)将九三学社文脉融入理论阵地之中。要始终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要始终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九三学社内形成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社会思想共识;要抓好九三学社广大社员的理论学习,加强国情、形势和政策教育,通过加强理论建设、撰写理论文章等,通过学习培训、宣讲报告、参观学习等多种途径,在社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促进九三学社文脉传播的学习践行活动的开展。

  (二)将九三学社文脉融入宣传阵地之中。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握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通过宣传科学理论、传播九三文脉文化。要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树立和宣传历史时期九三学社中富有时代特色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提升精神境界。运用各类文化形式,大力宣传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领悟。要紧紧抓住大家普遍关心的价值问题,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努力拓宽传播渠道,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和各种流行文化的积极因素,使其成为传播九三文脉及九三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把抽象的党派精神与具体的个人行为结合起来,营造舆论氛围,不断提升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将九三学社文脉融入实践阵地之中。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面临诸多挑战,对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这需要我们以更多的投入、更大的热情、更负责任的态度去反应民意、集中民智、提出见解,这其中必然涉及文脉传承及与时俱进的问题。要在参政议政中牢固树立党派形象,彰显党派的核心价值观,就要对教育、科技、知识分子、经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课题进行调研,发挥九三学社的知识、智力优势,通过成员和所联系的广大科学技术、高等教育和医药卫生界专家学者积极投身社会,面向大众开展科技咨询、讲学办学和支边扶贫等活动,为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多做贡献,并将九三学社的文脉融入到各项社会活动和工作中,身体力行并广泛带动,为柳州市的经济发展建设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四)将九三学社文脉融入“未来”阵地之中。积极发挥九三人在科学、文化等知识界的专长,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形成既坚守基本社会思想道德又向着更高理想目标前进的局面。把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加入时代元素去重新认识,并不断予以发扬光大,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要在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中,始终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科学态度,紧密结合人们思想观念发展变化的实际,力求在多元多样中树立主导、在交流交融中谋求共识、在发展变动中求得提高。特别是九三学社广西区委、柳州市委都成立了青年工作委员会,通过文脉的根植与传播,帮助青年社员不断提升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并用先进的党派文化去引导青年、培养青年、凝聚青年。推动青年社员发挥自身优势,敢为人先,勇立潮头,增强创新意识,把握创新特点,在岗位工作中创新发展,在社务工作中创新求变。

四、发挥九三学社文脉的思想引领作用

九三学社主要由中、高级科技人员组成,以团结广大科技人员,形成智力优势,积思广益,发挥科学技术在“强国富民”目标中的引领作用和促进作用。

(一)加强组织建设,发挥人才优势。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唯有科技创新,才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激发内生发展动力。作为科技人才荟萃的参政党,九三学社柳州社市委围绕提升科技原始创新力、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做好科技领军人物的引进、培养,推动科技政策落地、科技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等议题,建良言、献实策;继续带领科技界成员,秉持“民主与科学”精神,立足本职,勇登高峰。九三学社柳州社市委的社员多人曾荣获全国、广西的科技创新及进步各类奖项,发挥了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

(二)加强思想武装,注重参政议政。九三学社在履行民主党派职能上应体现“智慧群族”特色。在提高参政议政成果的“科学含量”的同时,自觉树立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一方面选择参政议政课题和党派调研课题要以传播科技知识、培养科技人才、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技进步为主要内容;另一方面提出的对策和建议要有足够的科学根据和充分的科学论证,体现出独特眼光和高远视界。九三学社履行民主监督职能既要敢于坦陈真言又要讲求以理服人,要建立在可靠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

(三)优化培训体系,推动文脉继承。可以尝试将传统文化融入九三学社社员的文化培训体系计划中,根据社员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设计符合现代社员口味的课程内容,创新文化传播方法,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比较受年青社员欢迎的传统文化课程。着力以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健康有益的组织活动,提升各级组织凝聚力。着力培养政治成熟、思想深刻、信念坚定、年富力强、素质较高和在本专业本领域业绩突出的社员,作为可靠的参政骨干和事业中坚。

 

注释:

邵鸿副主席在九三学社全国机关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参考文献

[1]刘晓琳. 新时期九三学社自身建设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5.

  [2]沈光明,王莉茹.关于九三学社政党文化建设的思考[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03:41-44.

    [3] 刘玉琼. 九三学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考[J]. 学理论, 2011(10):10-11.

 

(王晶)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