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地区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下,经济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目前民族地区的发展状况与发达地区以及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以广西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发布的数据,2013年广西全区GDP为1.437万亿,比上年增长了10.2%。虽然取得这样的成绩已属不易,但是横向比较,我们的近邻广东的GDP是6.23万亿,江苏是5.9万亿,山东是5.5万亿。与这些发达省份相比,广西仍然差距明显。在全国各省区GDP排名上,民族省区排名普遍靠后。而去年,广西的城乡收入增速也低于预期目标。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我认为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点:
一、贫困问题突出。民族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分布最集中、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地区,尤其是一些自然环境恶劣的山区,贫困人口集中、资源匮乏、生产方式原始、生产手段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都成为了发展的重大障碍。
二、产业结构层次低,现代产业经济比重低,市场发育滞后。民族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远超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产业发展不平衡,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市场发育程度低。
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投资环境亟待改善。以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这两项为例,民族地区每平方公里拥有的铁路、公路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广播电视覆盖率低、农村邮电布点密度小、人流物流普遍不畅,造成投资环境差。
四、人口文化素质偏低,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建国以来,民族地区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不少地区仍然教育环境恶劣、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民族地区人口文化素质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差距明显。而恶劣的环境又难以吸引和留住文化素质较高的人才。环境的恶劣、人才的缺乏,又导致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低,地区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我认为主要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薄弱地区的建设力度,尤其是交通、通讯、教育、卫生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可引入竞争机制,形成政府、企业、个人的多元化投资格局。
二、优化产业结构。稳步发展第一产业,农业发展要讲求“名、优、新”,产、供、销形成一条龙,并有序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增强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第三产业发展讲求科技含量,可结合地区实际,重点发展特色旅游、物流等产业,并形成品牌化。
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形成人才培养输送机制。民族地区政府要加大投入,普及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创造条件吸引并留住各类人才,完善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机制。
上一篇: 浅谈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 下一篇:推动民族团结 共促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