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会议新闻

2007——政协委员在行动 我们的城市在改变

  • 2008-01-13   记者 陈莉

内容导航:

 

 

这样的场景,在不久后的柳州,是否也会发生?(资料图片)

 

 

  公交车站商业广告牌上五颜六色的内容,总是容易吸引孩子的目光。

 

 

 

  【引言】置身于柳州这座城市,呼吸着它的空气,享受着它的便捷,同时,也感受着它的变化。城市总是在悄然变化的,总会变得越来越美好。但有一天,您会发现这座城市的变化竟然可以称得上“日新月异”。这种感觉往往是由过去的每一个细小变化的累加而形成。
    在推动城市发展变化进程的力量当中,总有一种力量不容忽视,那就是政协委员的力量——每一年,政协委员都会通过一份份提案来反映社情民意,进行民主监督。自市政协十届一次、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委员会收到提案310件,立案286件。这些提案涉及的内容包括经济、科技、城市建设与管理、农、林、水、文教卫体、党政、政法等方面的内容。而这些提案也从各个角度推动了这座城市走向“日新月异”。
    今年,市政协对十届一、二次会议的286件提案进行遴选,初步选出其中的40篇为优秀提案。本报也从中选出4篇进行以点带面的报道,从而让广大读者从中感受到:2007年,我们的委员在行动,我们的城市在变好!

    变化一:公交车站有文化
    曾几何时,普通市民每天等待出行的公交车站成了广告聚集地,一块块商业广告牌立于其后。广告也是文化,老百姓不以为奇,但面对上面五花八门的广告内容,有些市民看不下去了:丰胸、无痛人流手术的广告太多了。市民忍不住嘀咕:孩子们天天在这里坐车上学放学,一些不适宜孩子观看的商业广告,会不会因为耳濡目染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这一点,政协委员们也想到了。而且,他们想到了更多。
    ★提案编号:十届二次会议第39号提案
    ★提案题目:关于在公交车站设立名言警句牌的建议
    ★提案人:罗显强、叶子、蒙卓毅、韦俊海等10位政协委员
    ★提案提交时间:2007年1月20日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柳州,一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产生了一个新的矛盾点:柳州的文化氛围远居于城市发展步伐之后。
    如何让文化名城的文化氛围浓起来?罗显强等10位政协委员将目光锁定在人来人往的公交车站,在每个站原有的商业广告牌上写上一至两句名言警句。这不仅能进一步烘托我市历史文化名城的气氛,还能进一步展示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名言警句是古今名人对事物发展规律认识的概括,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的内容涉及科学、文化、艺术、卫生等方面,让候车的乘客受到文化熏陶。
    委员们在提案上对如何操作提出了办法:由市委精神文明办按人生篇、学习篇等内容进行名言警句的选择;由交通局、市恒达公司等制作名言警句牌计划;由市恒达公司等企业和广告商以贯名形式解决部分,必要时公交车站所在城区政府解决部分经费。
    ●提案追踪——去年6月中旬,不少市民惊喜地发现,我市一些公交车站的广告牌上有了新内容:一句句耐人寻味的名言警句在古香古色的图案背景下,不仅透露出一股浓浓的文化味,而且让市民在日常出行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原来,这是政协委员的提案“起泡”了!
    承办单位市委精神文明办在收到市政府督察室转来的提案后,通过组织人员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到我市200多个公交车站牌已由一家广告公司承包经营。5月,市委文明办和市恒达公司、公交车站牌承包商齐聚一堂进行协商。6月,由市委文明办和承包广告公司联合制作格言警句牌,并在六月中旬将首批10块20面灯箱式格言警句安置在三中路、五一路、火车站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承办单位表示,在条件具备后,将会继续制作第二、第三批格言警句牌。      

    变化二:轻轨有望开进柳州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很时髦的话题,它分为地铁、轻轨两种制式,可以有效缓解人口与交通资源、汽车与交通设施之间的紧张关系。但无论是城市轻轨还是地下铁路,生活在柳州的市民过去都只能远远观望,因为在国内这些设施也只有到北京、上海等现代化大都市才有。
    但在柳东新区建设已拉开序幕的今天,未来的柳州将是“一个绿心,东西两个城区”的总体格局,按照再造一个柳州的规划,柳州将发展成为拥有200万人口的大城市。也许我们可以大胆想象一下,当城市发展、人口不断增多之时,城市轨道交通,特别是城市轻轨,是不是可以向柳州市民铺来?
    市政协委员早早就看到了这一点。
    ★提案编号:十届二次会议第58号提案
    ★提案题目:关于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议
    ★提案人:周礼民、王怀德、张明、卓柳凌等12位政协委员
    ★提案提交时间:2007年1月19日
    城市交通问题是关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大问题。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出行工具以自行车为主,90年代改为摩托车为主,当时间进入到混合交通的21世纪后,我们已经迎来了私人汽车时代,这也使汽车增多造成拥堵问题,即使城市多开公共交通的干线支线恐怕也难以支撑。而从经济、环保、节能等角度看,公共交通工具仍是广大市民出行的主要选择。
    再看一看柳州的未来发展宏图:根据再造一个柳州的总体发展设想,到2020年柳州市区人口将达到200万人,出行总量将达到660万人次左右。如此多的人口和出行规模,长期采用公共汽车交通的单一公交模式的柳州,届时如何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可以想象,到那个时候,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将会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
    周礼民等政协委员将目光放到了国外。根据国外成功经验表明,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办法。在柳州日益向大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非常重要,其中规划部门应根据总体发展规划,展开城市轨道交通的专题研究工作,完善轨道交通的具体规划,预留规划用地,以避免将来拆迁浪费,并适时启动建设。在具体操作中,还应充分考虑柳州目前现有资源,结合柳州火车站搬迁,利用部分已有铁路设施,规划一条从拉堡经旧城区、到河东新区、过雒容到鹿寨的地面轻轨系统。
    ●提案追踪——2007年8月9日,承办单位市规划局对委员提案给予答复,委员们的想法与规划局不谋而合。规划局在之前编制完成的的《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于2006年委托上海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在现状交通调查的数据基础上编制完成《柳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5—2020)》。
    随着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产业重组、新区开发,柳州已进入新一轮集中发展的高增长期,统计表明,近期柳州客流分布量未达到国家目前政策要求水平,因此规划局目前主要是依据综合交通规划对轨道网络研究的结果,通过分区规划、控制性规划对轨道线路经过的用地进行宏观长期控制,避免将来大拆大建。但是随着未来城市人口的增长、用地功能的优化整合、城市中长距离出行量的迅猛增加,规划局表示,届时轨道交通的建设必将提上我市的议事日程。
    ●委员声音——周礼民:“提出的提案能给有关部门一个启发,从而推动这个城市进程,这是政协委员的责任之一。看到规划局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回复和已经做的工作,我感觉到了这种责任的光荣。”

    变化三:锌品厂旧址换新颜
    说起柳州锌品厂(柳州锌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柳州人几乎都知道,它知名的原因除了它曾是华南有色金属龙头企业之外,还有它也曾是“酸雨”的成因之一。这让居于工业城市的柳州人对它的感情变得很微妙——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权衡,究竟谁轻谁重?
    2006年,市政府拿出壮士断腕的魄力,让锌品厂的停产拆迁成为事实。这一动作使柳州市民拍手称快的同时,也紧密关注起锌品厂旧址的未来发展问题,居于城市中心上风上水位置的这块地,它会变成什么样?
    市政协委员们将市民的关注写进了提案。
    ★提案编号:十届二次会议第85号提案
    ★提案题目:应尽快将锌品厂厂址列入开发重点,加快推进旧城改造
    ★提案人:颜纯喜、尹秋琳、李乐年、胡保杭等10位政协委员
    ★提案提交时间:2007年1月19日
    锌品厂的停产拆迁使柳州的环保工作迈了一大步。但去年,颜纯喜等政协委员发现,破烂的锌品厂旧址开发启动工作未见动静,这不仅影响了河东和柳江景观,还在土地资源非常宝贵的当前浪费了大片土地。
    根据柳州城市总体规划,我市规划安排有两个城市次中心,其中锌品厂原址所在位置规划定位为我市城市次中心之一。从经济角度讲,柳州市房地产发展总体稳健,市民对住房的需要仍旧旺盛,位于市中心位置的锌品厂旧址如果进行合理开发,将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给百姓提供宜居环境,拉动经济发展,而且还能改善柳江的沿江景观。
    提出问题的同时,委员们也提出解决之道:由规划部门做好建设规划,确定开发方案;召集有关部门开协调会,处理好与之产生的有关问题,确保开发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还要进行土地的挂牌拍卖。
    ●提案追踪——2007年5月22日,市规划局对提案进行答复。规划部门已对锌品厂旧址距片区做了详细的规划:由于它距龙城路、鱼峰路市级商业中心较近,规划此处将集中布置城市商务商贸设施,分解城市商业中心的部分职能。按照我市的《柳州市白沙路景观控制性规划》《柳北分区规划》,该区片规划用途为商业、金融业、办公、居住,规划地块面积约360亩,以高层建筑为主(临江为多层建筑),沿白沙堤后路预留30米宽开放式集中绿带,建成后将形成我市临江一大新景观区域。
    在进行提案答复时,市土地交易储备中心正在进行锌品厂原址土地收储工作,旧厂房的拆迁工作也不断推进,他们表示,待拆迁完毕并完成土地收储后即可进行土地挂牌拍卖。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锌品厂旧址将按照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开发建设,成为城市的次中心,并成为新的一处临江景观。
    ●市民声音——在锌品厂旧址当看守的一位师傅说:“这一片去年5月拆完,以后这里要起很多房子,肯定会非常好看!”

    变化四: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启动
    柳州人民是幸福的,因为柳州是林业大市,森林面积有10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9.3%。但柳州市区市民的幸福却又来得不是那么扎实,理由是森林大部分分布在三江、融安、融水三县。靠近柳州市区周边40至50公里范围内的鹿寨、柳城、柳江及四城区现有森林面积合计为21.1万公顷,仅占全市森林面积的19%,森林覆盖率为30.3%。
    保护森林,发展林业是减少自然灾害,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措施。柳州空气质量一直在往好的方向转变,实施的碧水蓝天工程也取得令人惊叹的成绩,生活于其中的市民很想知道,什么时候我们的森林覆盖率也能高起来?因为他们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
    政协委员们看到了市民的期盼。
    ★提案编号:十届二次会议第96号提案
    ★提案题目:关于实施柳州城市林业生态圈工程的建议
    ★提案人:潘济华、曾和平、雷鸣远三位政协委员
    ★提案提交时间:2007年1月20日
    由于我市是工业城市,历史原因造成森林植被大量砍伐,工业污染使城市生态环境一度恶化。根据2005年统计,随着政府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市的城市空气质量污染物浓度虽基本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但与达到根治的目标仍有距离,市区及方圆40—50公里范围内,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到国土面积的11.2%,石漠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0.1%。
    当注重生态建设,追求环境与发展的协调统一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共识时,潘济华等3位政协委员也深深感觉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尤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不断深入,柳州市区与国际间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柳州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3位政协委员认为,建设柳州城市林业生态圈是解决这一挑战的必要手段,也是构建和谐柳州和让市民分享森林生态效益的需要。政府应成立“柳州城市林业生态圈工作领导小组”,以柳州市区为中心,取半径为40-50公里范围为柳州城市林业生态圈实施范围,市财政每年从支农资金中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林业生态圈工程改造。
    ●提案追踪——2007年5月23日,提案承办单位市林业局进行了答复:“实施柳州城市林业生态圈工程”的建议很好,并具有实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2006年市政府已经立项,成立了“柳州市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领导小组”,并邀请中南林业规划设计院对此项目进行规划设计,规划工作已初步完成。
    在2007年,柳州市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工程已启动实施,市政府安排了专项资金99.5万元,用于项目规划范围内宜林荒山的造林绿化。
 
    注:造林绿化图片为唐峰林拍摄;城市轻轨为资料图片。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