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会议文献

强化政府“倒逼”刚性机制,推进循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2008-02-27   民革柳州市委

内容导航:

 

[内容提要]本文从我市目前传统重工业生产为主的工业体系所面临的能源、资源压力、在国际市场上的被动及不利于生态环保的问题着手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和促进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措施手段,为市政府2008年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争取成为第二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的战略目标出谋献策。

 

近年来,我市在推进循环经济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以柳钢、柳泥、柳化、广西国发、柳江造纸厂等作为循环经济试点,多项技改项目已建成运行,取得了良好效果。2008年,市政府提出了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争取成为第二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的战略目标,为我市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新要求。

然而,我市循环经济的发展不容乐观。一方面是目前传统的重工业所占比例偏高,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企业所占比例偏少,高能耗、高投入、高产出的“三高”特点明显。据统计,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消耗约占企业生产成本的70%左右。我市企业必所面临的能源、资源等压力高于行业分布合理的地区的50%左右,主要产品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偏高40%左右。经估算,若我市能源利用率达到较先进的水平,则可减少能源使用量30%以上。美国学者哈丁把以“三高”即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称为“牧童经济”,这种“牧童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我市工业快速的主要障碍,同时也促使部分企业产生向外寻求发展之意。我市的地方财政将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同时,“牧童经济”发展模式造成我市环保和生态标准难以达到国际化要求,“绿色壁垒”问题导致我市工业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出口受阻,我市汽车、机械加工产品目前大部分只能出口东南亚地区,难以进入欧盟;冶金产品多被发达国家作为半成品原料进行深加工,产品出口受阻,已对我市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造成了重要的影响,严重制约了我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再者,民众对发展循环经济认识不足。一是认为循环经济只是单纯的经济发展问题,整个社会的关联和互动相当微弱;二是认为发展循环经济只是单纯的提高资源利用问题,忽视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三是认为发展循环经济只是政府行为,市场作用和广大民众参与意识不强。

为改善上述现象,推进我市循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强化政府“倒逼”的刚性机制,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按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理顺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产生循环经济服务市场需求主体。通过扶优扶强发展一批、资本联合重组一批、技术改造提升一批,淘汰和关闭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促进柳州工业经济整体素质提高,增强经济实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产品更新换代。

2. 抓好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根据我市资源条件和区域特点,用循环经济理念在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等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实现能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等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树立先进典型,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示范和借鉴。帮助三大支柱产业形成产业链,以主导产品为核心、以产业为纽带、以配套促聚集,搞好上下游产品的衔接,逐步形成以品牌企业为龙头的品牌产业链和品牌产业聚集群,带动优势产业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如加大对柳钢的技改力度,使之在我市的汽车产业链中充分发挥作用;支持柳机开发电喷、多气门等新技术产品,重点发展排放达到“欧Ⅱ、欧Ⅲ”标准、性能先进的车用发动机;鼓励蔗糖企业“吃干榨尽”,运用高新技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扩大中密度纤维板、赖氨酸、无水酒精、低聚果寡糖和有机复合肥等生产能力,促进蔗糖企业向生物化工领域和相关产业延伸,以实现我市从污染的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的根本性转变。

3.依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完善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机制。一是以现行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大依法监督管理的力度。二是尽快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地方条例,如出台《柳州市实施循环经济条例》,推动节能降耗工作的深入发展,严格环境管理,加强污染防治,逐步将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三是通过投融资、财税、价格等政策,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把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列入各区县级政府投资的重点支持范围,支持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项目做大做强,调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4.倡导绿色消费,推行“绿色工程”。建立起“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法律规范、市场推进、政策扶持、科技支撑”的运行机制。一是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并制订鼓励绿色消费的经济政策鼓励公众购买绿色产品。二是用循环经济打造绿色的企业与产品,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冲破“绿色壁垒”,提高我市经济国际竞争力。在产品的“前端”研发、“中端”控制和“末端”治理,均采用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达到无害化要求。三是推进清洁生产,构建“零排放”企业。以重点工业企业、工业园区为重点,抓好我市冶金、建材、化工、电力、造纸等关键行业的清洁生产,促使清洁生产达标率达到40%左右,并逐步将清洁生产理念和措施推广到农业、建筑业及服务行业等社会各个领域。

5.改变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建立循环经济发展基金。一是在经济核算体系中,积极推动科学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统计制度的建立,开展绿色经济核算,并纳入政府统计体系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中。力争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二是建立我市循环经济专项发展基金,大力支持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三是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向循环经济建设转移,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

总之,我市目前的资源环境状况已对经济发展形成沉重压力,国外与国内先进地区的实践表明,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还可以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