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确保食品安全仍需努力
“检测不出问题,就由我来赔偿豆芽作坊的损失。”在昨天召开的市政协十一届七次会议上,政协委员在谈到食品安全问题时,有人对去年7月本报报道的一条新闻津津乐道。在该报道中,城中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吴捷会同相关执法部门一起,查处了位于阳和工业新区阳和村一家疑似生产问题豆芽的作坊,查封了158桶(约7900公斤)豆芽。可是,当执法人员发现如此庞大数量的可疑问题豆芽时,一度为是否查封产生纠结:若不查封,这批是“毒豆芽”的话,流入市场进入市民餐桌后果就非常可怕;若查封,但经检测没有问题,给生产者造成的损失谁负责?在这关键时候,作为现场负责人,吴捷态度十分坚决。这种勇于担当的精神,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现在吃荤怕激素,吃素怕毒素,饮料怕色素”。许多委员提起食品安全,用相同的语言纷纷表示了无奈。长期以来,食品安全是我国社会最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民进柳州市委提交的《构建柳州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议》,成为了政协大会发言材料编排在第一篇的文章。目前,我市虽然尚未发生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但确保食品安全仍有很多工作要做,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百姓声音】 加大打击力度不能手软
家住柳南区河西小区的张琳女士说,食品安全关乎人的生命健康。食用劣质食品危害极大,轻则拉肚子腹泻,重则中毒昏迷,更有甚者可能会导致死亡。记得有一次在网上看到一条新闻说,某一知名酸奶品牌因为某种原因,把过期的酸奶重新包装后准备再出售。好在有关部门及时发现,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有些无良厂家为了市场竞争,不顾消费者的健康无视食品安全问题。食品不安全的事件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严肃处理,严格管理,加大打击力度不手软,给大家一个放心食用食品的环境。
家住柳北区北站路的彭涛先生说,在食品质量问题面前,明明已有不少企业为此付出沉重代价,但仍有不少后来者踏上“不归路”,“前车之鉴”很难成为“后世之师”。除了有监管不力的因素外,处罚力度不够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一定要加大打假的力度,一旦触犯了食品安全的底限,就应该一罚到底,让违法者倾家荡产,让违法现象不能再“死灰复燃”,只有这样才能起到警示的作用。
【代表委员评说】 食品安全助推城市宜居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市政协委员李建新、蔡雪静认为,一段时期以来,各种媒体上频频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一再刺痛人们的敏感神经。人们都在议论,现在的水变脏了、空气污染了、土壤有毒了,无论是田间地头种养的,还是车间生产的,都存在着食品安全问题。有的是为了个人利益人为的,有的是环境污染被动的。为此,他们建议,加大对食品服务企业的信息公开力度,对每一个食品生产销售企业甚至小商贩都建立信用档案,进行“一户一档”分级管理,并将信用信息在网上公开,这样食品生产经营者及有关责任人的行为才会得到真正的监督。有关职能部门定期公布食品安全生产销售企业名单,对假冒伪劣产品及时曝光,增加公开度,让社会监督。
市政协委员、市农工商公司总经理雷鸣远,市政协委员、市蔬菜站站长覃孟春认为,食品安全需要从源头上抓,可是真抓起来确实又非常困难。建议我市农业部门加大从源头开展食品安全的保障工作,通过不断扩大无公害种植基地建设,广泛推广生物、物理防病虫害技术以及使用有机肥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安全的食品消费环境也是宜居城市必备条件之一。市政协委员、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李书云认为,从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高度,在我市六县建立一个能开展快速检测和常规检测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机构,从而使我市不仅成为桂中地区,而且是西江流域的宜居、安全美食之地,进而向外界展示柳州传统的饮食文化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