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以才兴产强工业 以产聚才促发展

——人才支撑柳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侧记

  • 2024-12-24   柳州日报   全媒体记者 谢耘 李汶璟

内容导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当前,柳州正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紧扣先进制造业人才集聚区这个定位,立足城市发展和产业需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人才。

在招才引智的浓厚氛围中,12月23日,人才支撑柳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顺利召开,推动产业人才扩量提质、创新平台能级跃升、人才活力竞相迸发,为柳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大会上,自治区相关部门为我市相关单位授予25块牌匾,并签约了一批人才项目,为我市人才支撑柳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水。

人才集聚 创新发展活力迸发

会上,一批新引进产业人才团队进行了现场签约。例如,市产业集团引入上海机器人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袁建军等人才团队,在特种场景机器人等技术方向开展区域合作;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则携手广东中科安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陈贤帅团队共同开展高性能齿科新材料生态开发合作。

“作为深耕特种机器人的团队,我们将针对柳州的能源场景、生产制造场景来寻找行业痛点进行研发设计、技术改造。”上海机器人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袁建军说,团队将充分发挥柳州作为工业城市的优势,围绕柳州及周边地区产业的特种工况所需的特种机器人进行联合开发合作,推动项目来柳落地。“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和规划,我们相信,项目落地以后很快就能形成非常好的造血能力。”袁建军说。

作为土生土长的柳州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广东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中科安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贤帅回到家乡十分感慨:“我是柳州培养出来的,我一直认为医疗器械就是高端制造业的体现,我们选择柳州,一是因为有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二是柳州有大量优秀的产业工人和技能人才,三是希望通过柳州走出去,让产品辐射到我国西南地区及东盟国家。”

柳州宏德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亚涛表示,在柳州创业、生活,感受到了温暖、机遇与活力。此次大会给企业技术发展、人才聚集和产教融合方面注入了强心剂,下一步企业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立足柳州打造产业链,辐射广西及周边地区的市场需求,积极拓展东盟市场。

项目集聚 科研成果高效转化

此次大会共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10项,相关企业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终端与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西大学等区内外13所高校联合开展科研攻关。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吕俊成介绍,企业依托“一二五”工程,以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为人才聚集地,联合8大院士团队开展协同创新,目前已建成14个功能型子实验室、8个科研型子实验室,各子实验室结合“一二五”工程和行业技术路线及发展方向,打造了自主技术平台和技术品牌,产业汇聚人才优势逐渐凸显。此外,企业还积极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深入合作,开展一系列智能网联、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人才培养项目和技术创新项目。

广西柳州市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云祥表示,近年来,市产业集团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双轮驱动”,共投资高新技术企业52家、专精特新企业3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实现IPO上市企业5家。“接下来,我们将以本次大会为契机,与众多前沿科技企业以及专业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团队合作,通过资源、科技、资金、人才等要素引入,发挥强链补链作用,助力柳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周云祥说。

产教融合 助力人才扩量提质

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如何有机融合?柳州给出的答案是——产教融合!柳州通过带动产才、产教、产学研融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生态,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澎湃动力。

柳州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刘子林表示,将围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打造跨界融合、协同高效、开放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造就一支引领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目前,学校50多个专业聚焦柳州新能源产业、工程机械产业、智能制造产业等进行结构性重组,进一步提升专业建设能力;同时打造产科教一体办学新生态,贴近企业创新发展、海外发展等需求培育人才,为我市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持。

通过“传帮带”,培育出高技能人才,为柳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断积蓄后备力量。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能专家郑志明表示,利用“五菱工匠孵化基地”这一培训平台,为职工技术、技能提升提供服务,并借助自主研发的培训设备以及工作室承接的项目,手把手地将技能和技术传授给徒弟和工友们;在大赛前,有针对性地给参加技能大赛的选手们进行专项培训,一代传一代集聚产业工人力量;同时凝聚智慧不断开拓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自行设计制造适合公司生产的实用型设备,助力推动企业发展。

人才是事业之基、创新之魂。国家级柳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运营公司负责人邹弟认为,要盘活市场资源,夯实柳州人才支撑,就要充分发挥市场化配置人才的作用,促使人力资源服务与制造业协同发展。“我们将通过扩大人才服务‘朋友圈’,加强与上海、苏州等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合作,联合开展人才猎聘、背景调查、岗位测评、技能培训等项目,为柳州制造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引才渠道。”邹弟说。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