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新中国成立75周年柳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综述

日新月异 欣欣向荣

  • 2024-09-30   柳州日报   全媒体记者 李俊/文 黄蕊/图

内容导航:

75年披荆斩棘、风雨兼程,75年春华秋实、弦歌不辍。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龙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同步,从满目疮痍到欣欣向荣,从百废待兴到百业昌盛,城乡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一个又一个惊奇故事,在这座宜居宜业、朝气蓬勃的现代化城市延续、沉淀。

举旗铸魂

鲜红,是党旗的底色。75年来,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步入新时代,鲜红的党旗在龙城大地高高飘扬,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1949年11月25日,一个永远镌刻在柳州历史丰碑上的日子。这一天,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解放了柳州,从此柳州翻开了新的历史纪元。

——春潮澎湃海天阔,激流勇进势昂扬。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柳州,市委带领全市人民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迅速“拨乱反正”,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之中。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柳州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统筹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柳州实践凝聚了强大力量。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实干担当再谱新篇。2021年4月26日,柳州全市振奋、全城澎湃、全民欢呼。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党中央对柳州的深情厚爱,先后来到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为柳州推进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1.3万多个基层党组织、20多万名党员砥砺奋进、勇毅前行,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厉笃行,把“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制造城”确定为柳州发展的战略首选方向,努力走出一条“务本求实、创新求变”的破局突围之路。

脊梁挺立

习近平总书记到柳州视察时强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都离不开制造业,要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继续下功夫。

一直以来,柳州把工业作为立市之本、财富之源、富民之路。追寻75年来的工业足迹,柳州舞起工业发展的龙头,挺起脊梁挑大梁,始终作为广西工业发展的一面旗帜,迎风斗浪、奋楫扬帆,屹立在时代前沿。

——打下基础待腾飞。据1950年柳州城区首次进行的工业普查,全市国有和集体企业只有19户,工业总产值943万元。柳州解放后,市委带领全市人民,迅速恢复工业元气,到1957年底,柳州工农业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规模雄居广西各城市之首。1958年,“南宁会议”召开,党中央决定给柳州安排十大工业项目,从而奠定了柳州工业的基础。到上世纪70年代末,全市拥有机械、冶金、建材、化工、纺织、轻工、电力、电子等主要产业,形成了工业发展的基本框架,构筑了柳州作为广西工业重镇的雏形。

——春潮涌动逐浪高。改革开放以后,柳州工业发展进入了黄金期,一时名企璀璨、品牌云集,涌现了被誉为“八大金刚”的8家企业:电风扇厂、牙膏厂、开关厂、合金材料厂、机床厂、仪表厂、糖果厂、冷柜厂。1992年,柳州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9.12亿元,成为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第一个年工业总产值超过百亿元的城市,经济发展迈上了一个历史性的新台阶。2006年,柳州市工业总产值在全区率先突破1000亿元;2009年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2011年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发展的车轮驶入21世纪,柳州工业发展犹如遇到东风,直挂云帆、乘风破浪。

——乘势兴起宏图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柳州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交出了一份精彩的“工业答卷”: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851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3家,总数达1334家。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338家,超百亿元6家。柳州入选全国2023年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0家、自治区专精特新企业45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15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950年的0.88亿元,跃升到2023年的3100多亿元,增长了3500多倍。

创新的柳州人还运用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倾心打造了“一碗粉”,书写了“小米粉”变“大产业”的时代传奇。2023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实现收入669.9亿元,袋装柳州螺蛳粉日销量突破400万袋,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涅槃焕新

工业与山水交相辉映!

75年来,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的柳州,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

——人民城市,民生盛景。

75年前,刚刚解放的柳州,历经日本侵略者纵火焚城及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瓦砾遍地、伤痕累累。

75年后的今天,柳州早已蝶变重生、焕然一新,满城尽是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以及“紫荆花城”等城市新名片,书写着一个个幸福故事。柳州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从3.4平方公里,发展到如今的市区面积355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61.52平方公里。2023年末,常住人口415.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95.8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1.23%。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

75年来,柳州的“生长方式”,是柳州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的生动实践。如今,15分钟生活圈、15分钟健身圈、10分钟充电圈……生活在这座幸福之城,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更便捷、更暖心。

市内通行效率不断提升,对外交通选择多种多样。素有“桂中商埠”美誉的柳州,如今已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6条铁路干线穿境而过,8条高速公路和6条国道在柳州交会,白莲机场通航国内主要城市,列入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和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建设。全市公路里程由1949年的12.7公里,增加到2023年的11777.57公里,增长920多倍。

75年逐绿而行,“工业城市山水最美,山水城市工业最强”是对柳州的最好赞誉。近年来,柳州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2020-2023年地表水环境质量连续四年排名全国第一,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成为国家首批、广西唯一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

山乡巨变

当无人机掠过龙城乡村,一条条“四好农村路”通乡达村,串联起优美而自然的线条。这是75年来,柳州展现山乡巨变的生动写照。

——打赢脱贫攻坚战,拥抱全面小康。

一条条产业路、一个个安置点、一栋栋新住房……是我市在“精”上做文章,在“准”上下功夫,用好“针”本事,做足“绣花工”,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龙城大地“千年之变”的最好写照。2020年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10.8万户、43.37万人,摘掉了“穷帽子”。

战旗猎猎战鼓鸣,旗帜展处梦成真!

2021年2月,当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时,龙城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阔步奔向了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

——奔向新生活,开启新征程。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后,全市干部群众斗志昂扬,接续奋斗,乘势而上,努力克服疫情等带来的不利影响,努力奔跑在乡村全面振兴新的伟大实践中。2022年,鱼峰区入选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2023年,全市统筹落实各级财政衔接资金21.6亿元,倾斜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加快发展,三江侗族自治县成为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融安县获评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工作先进县。

——走好融合发展之路,促进城乡“双向奔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我市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特别是要深入开展县域经济提速年活动,着力打造优势明显、布局合理、配套完备的特色产业集群。

幸福可感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流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设施……柳州人的幸福可感可触。7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柳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领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近年来,全市财政民生资金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稳定在八成左右。202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4177元,是1978年的115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11元,是1978年的242倍。

——全力做好就业这一最基本的民生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落实落细稳就业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5.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1万人。

——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行集团化办学、在广西率先推行“县属轮教”并收到良好成效,教育发展更加均衡,高考成绩名列全区前茅,职业教育发展形成了全国知名的“柳州模式”,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升本”为柳州职业技术大学。

——全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近年来,柳州稳步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稳妥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和医共体建设,市中医医院东院、市工人医院新总院、市妇幼保健院柳东医院等建成启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柳州医院,已发展成为区域内儿科学专科体系最齐全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持续深化医保制度改革,优化医保公共服务效能,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7%以上。

——全力打造一流的体育文化。柳州坚持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去谋划,推进社区15分钟健身圈建设,各县区体育公园陆续投入使用,让老百姓多跑运动场、少跑医院。2023年起,柳州在紫荆花季举办的马拉松比赛,吸引了越来越多马拉松运动员、爱好者参加,成为全民狂欢的节日。

——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2008年在全国率先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免费午餐;2014年起停止收取城市路桥通行费……近年来,柳州大力推进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建设,“10分钟充电圈”赋能绿色新生活,让柳州市民“幸福满格”。2023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9.16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和渗透率稳居全国前列,是名副其实的新能源汽车之都。

75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许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柳州来说,却是天翻地覆、日新月异的辉煌历程。

时光流淌,不负过往。柳州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回归工业初心,赓续优良传统,锚定“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制造城”这一战略首选方向,努力走出一条“务本求实、创新求变”的破局突围之路,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柳州实践实现新进展、取得新成效。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