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我市2个案例入选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从“指尖技艺”到“指尖经济”

  • 2023-02-11   《柳州日报》   记者 韦苏玲

内容导航: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名单,共确定66个典型案例。广西共评选出3个案例,我市占领2个席位,分别是彩云苗艺非遗工坊《融水苗绣:背着娃,绣着花,养着家》和清花绣坊非遗工坊《侗族刺绣:侗寨绣娘巧手绣出幸福花》。

以“企业+基地+传承人+绣娘”发展模式,开辟“产业振兴+文化传承+旅游发展”特色锦绣振兴路,清花绣坊非遗工坊通过企业带头、基地培训、传承人带动、绣娘生产的方式,实现侗族妇女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创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现“指尖技艺”过渡到顾家、传艺、振兴的“指尖经济”,助力传统手艺走上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的道路。

传统技艺研究、苗族刺绣技能培训、产品设计、展示展销能力培训……彩云苗艺非遗工坊运用多种形式,依托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苗族刺绣技艺,通过“工坊+绣娘+项目”灵活就业模式,传承并发扬苗族传统刺绣文化的同时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为留守妇女和困难群众提供就业机会,真正实现“背着娃,绣着花,护着老,养着家”。

“助产增收,清花绣坊非遗工坊吸纳了当地绣娘,让许多妇女在家就有班可上。”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罗如芹说,清花绣坊非遗工坊的成立还吸引了许多外出务工的年轻妇女回乡就业。此外,清花绣坊非遗工坊创始人还开展侗绣培训传授精湛技艺,在提高妇女刺绣手艺的同时,也增加了她们的经济收入。

据悉,我市现有3个自治区级非遗就业工坊,涵盖刺绣技艺和油茶文化。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相关负责人表示,非遗工坊利用非遗展示传承场所,与非遗传承人进行合作,组织开展非遗项目培训带动群众脱贫,鼓励群众掌握、传承和发展本地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以文创形式将民族文化手工艺品变为旅游商品,实现文化旅游双赢。

下一步,我市还将加强非遗活化利用,结合地方特色,鼓励和引导非遗传承人设立非遗就业工坊增加经济收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