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走进融水镇东良村,金黄的稻谷,与青山、民居、蓝天、白云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幅优美的丰收画卷。
“今年,我种了7亩早稻,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100多元已转进了我的‘一卡通’账户。2023年,我向一家公司出售5000斤余粮,在纪委监委的监督下,今年初收到了售粮款7250元。”东良村群众陆建宽感激地对走访的纪检监察干部说。
陆建宽所说的出售余粮的事发生在2023年7月,某收粮公司派人到田间地头,以每斤1.45元的价格直接收购生稻谷。165户村民与该公司签订了收粮协议,双方约定两个月内结清售粮款。然而,截至2024年10月底,仍有127户村民未收到售粮款,金额合计86万余元,村民们为此烦心不已。
群众事无小事,解决问题暖人心。“拖欠村民的售粮款,我们必须一查到底,不能让群众吃亏。”融水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韦桥保坚定地说。在县纪委监委的指导下,融水镇纪委通过现场了解、账目核算、细读合同等形式,进行深入的监督检查,发现群众所反映的问题全部属实。为使问题得到稳妥、及时解决,融水镇纪委专门向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平安法治办公室等职能部门发出“关于做好拖欠群众售粮款事宜提醒函”,要求相关单位认真履职,强化责任担当,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切实保障种粮村民的切身利益。今年初,东良村127户售粮村民终于如数收到售粮款,86万余元售粮款已全部结清。
连日来,该县纪委监委围绕粮食收购,深入到粮食收购点,对除杂标准、称重进位、售粮款兑现等关键环节,通过现场查看、数据核对、群众访谈等形式,进行“零距离”监督,防止“打白条”,拖欠款项等行为损害群众利益;围绕机械化收割、农机购置补贴和技术指导等方面,通过查看“一卡通”信息、收费转账等形式,进行面对面监督,防止吃、拿、卡、要等不良现象发生;围绕粮食价格,督促发改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做好粮食价格监测、粮食宏观调控等,坚决打击恶意炒作、囤积居奇等违规行为,切实保障粮食市场渠道顺畅、规范有序。同时,督促气象部门强化天气监测预警,通过应急广播、微信群、公众号等形式,及时预报天气情况,提早落实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
“夏收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粮袋子’和‘钱袋子’,我们要紧盯夏粮收割、收购、归仓等关键环节,强化监督,收集线索,深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县将持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紧盯粮食收购、存储、轮换、销售等各个环节,持续开展常态化监督,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上一篇: || 下一篇: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到柳开展执法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