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半岛区域规划建设“做减法”提高宜居水平下篇:多措并举修复“生态圈”
2018-01-26 《柳州日报》 记者 侯静雯
字体大小:[小中大]
背景颜色:
河北半岛人口密集带来了“城市病”,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根据区域承载能力和功能定位,着眼全市整体布局,实行异地平衡,“做减法,提质量”。从多年来的城市区域功能变动及城市建设项目可以看出,我市对河北半岛的“减法”已经施行了多年。
如向河北半岛外的区域搬迁政府办公楼、市人民医院、中医医院、柳州高中、十二中、景行小学,这些项目的搬迁既缓解了区域压力,又带动了城市新区域的发展。在交通方面,近年来我市新建了广雅大桥、文惠桥姊妹桥、八一路-广场路下穿通道等重大工程,在行署大院附近新建城市道路打通“断头路”,在建白沙大桥、胜利路立交桥。在市政设施方面着力推行“海绵城市”建设,实施了广雅干渠排水改造工程、五一路儿少中心透水人行道建设、滨江西路污水排水改造以及为民办实事积水点整治等多个项目。大力推行“公交都市”建设,开行“定制公交”线路,建设公共自行车项目,鼓励市民低碳出行。
同时,为了留下“柳州乡愁”,我市近年来持续开展历史名城风貌保护工作。编制了《柳州市历史城区和部分历史传统街区保护和整治专项规划》《柳州市东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柳州市东门历史街区门店招牌整治规划》《柳州市历史建筑保护规划》,以及正在编制《曙光西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等与河北半岛历史城区保护有关的规划,在河北半岛挖掘和保护了24处历史建筑,逐步恢复部分历史文化城区、街区的历史格局和传统风貌。
为了给河北半岛“城市病”减压,市人大常委会对关于控制规模、疏解压力,进一步提高河北半岛区域宜居宜业水平做出决议:以新的城市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区域规划建设治理工作。以资源环境设施承载能力为约束,严格控制区域人口和建筑规模。以优化布局均衡发展为要求,有机疏解区域功能。以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开展区域功能修补、生态修复。以各方监督为保障,确保区域健康发展的持续性稳定性。
只做“减法”,不做“加法”。决议对河北半岛如何“做减法”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将过于集中的行政、医疗、教育等市级公共服务设施适当向外疏解或均衡配置,严格按照学区划分使用教育公共服务资源。加强规划管控,严格控制区域内项目建设的容量,新建、改造、更新等建设项目不得超过规定的或原有的开发强度和环境容量。区域内应避免进行大面积、超强度、聚集大量人口的改造开发活动。提升周边区域和新城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和居住品质,配合旧城改造外迁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居住人口向外迁移,为区域的公共设施和道路交通减负减压。大力更新完善给排水、电力、环卫、消防等基础设施,补足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社区级的公共服务设施,科学合理推进危旧房改造和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疏通道路“毛细血管网”,畅通消防通道,优先发展“公交+慢行”交通方式,加强停车场建设,切实改善出行条件。
为了修复柳州中心城区的城市生态圈,“做减法”已成为大势所趋。从河北半岛向外一步,快速建设中的柳州市区天宽地阔;向里一步,商业繁华承载大家宜居宜业的生活梦想。柳江穿城过,四周皆繁华,处处是故乡。
上一篇: 梳理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柳州发展的“五大干货” || 下一篇: “柳州模式”为何在国际新能源汽车用户评价与应用创新研讨会上获点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