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质量强市’的经验,可成为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样板。”前段时间,“质量示范市”现场考核验收专家组在我市验收时认为,“质量示范市”并不是为评而评,而是要推选出一批“质量强市”标杆,推动全国质量的发展。我们很高兴看到,柳州开辟了具有鲜明柳州特色的质量发展模式,探索走出了一条“新质量、新工业、新柳州”的质量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城市升级的新型现代工业城市发展之路。
创建“质量示范市”的确不是为评而评。在我市,通过创建“质量示范市”,城市质量发展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以质量、标准、品牌、技术为核心的质量要素,成为助力产业提质增效、经济转型升级、民生持续改善等方面的关键驱动力。
关键词:供给提升
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个城市的发展是否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个城市的经济如何发展壮大,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商,都涉及服务质量是否过硬。在创建“质量示范市”的过程当中,我市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质量成果实现供给侧提升。
老百姓觉得生产生活服务质量需要提升,我市就构建生产生活服务质量治理体系,各行业、各领域加强“红黑名单”管理,建立健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质量状况报告等机制,逐步建立健全了质量信用评价机制。
企业觉得自己的品牌还不够响亮,我市就大力开展服务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树立行业质量标杆,挖掘柳州老字号、打造柳州新品牌。
投资者觉得柳州的营商环境不够好,我市就提升产业集聚,打造各类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示范区……
创建“质量示范市”的过程中,我市以供给侧转变的方式,提升自身发展、惠民、转型升级等全方位的服务质量。
自我市开展“质量示范市”创建工作以来,全市已形成了上下齐抓共管的服务质量治理体系,全面推进服务质量规范化、品牌化、标准化建设,不断推动农业、工业、服务业加速发展。初步预计,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93.3亿元,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9.6亿元,增长10%。2017年服务质量市民满意,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分别达88和77,处于全国中上水平。
关键词:共治共享
环境质量:从“酸雨之都”转变为“紫荆花城”
回顾过去之柳州,有“十雨九酸”的说法;看今日的柳州,不仅树立了“山水城市工业最强,工业城市山水最美”的城市品牌,还从“酸雨之都”转变成了“紫荆花城”,实现了“金山青山”两共赢的格局。
“质量发展成果共治共享,改善民生是质量效益型发展的根本目的。”市实施质量强市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蒋为民介绍说,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创建“质量示范市”,归根结底,就是要使质量发展惠及民生、质量成果全民共享,走有柳州特色的品质发展之路。
我市创建“质量示范市”后,坚持工业山水齐飞,实现金山青山共赢。一方面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质量,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绿色经济”发展效益;另一方面,着力推进城市增绿、花园城市2.0建设。通过绿色改造、工业减排、城市增绿,我市成为广西首个“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我市创建“质量示范市”后,市区森林覆盖率“十二五”前后比较,由63.2%增长为64.9%,城市建成区绿地覆盖率由40.4%提高到43.2%,人均公共绿地由10.1平方米增加至12平方米。生态与环境质量的提升,满足了老百姓对高质量生活的需求。
我市创建“质量示范市”后,增强全社会环保意识,开展系列生态绿色创建活动,取得了百里柳江的开发保护等令人瞩目的城镇化建设新成就,2012年至2015年连续四年跻身《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前20强,城市质量发展市民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