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我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村民脱贫致富

新码头绘就新生活

  • 2017-04-12   记者 唐小玉 报道摄影

内容导航:

                                                                 新码头让群众生产生活更便捷

      一位村民坐在船头,手里牵着的牛正在水中酣畅“恋水”;一旁,几位农妇正光脚弯腰在河边洗衣。这幅乡土风情江景图,是记者48日随市港航管理处工作人员检查柳江沿岸便民码头建设情况时,在柳城县社冲乡东盘龙码头捕捉到的。

接近中午,暖阳下,社冲乡长漕村东盘龙屯村民小组长赖中波应约而至,他牵着牛从码头坡顶慢慢走下来,黝黑的脸庞堆满笑容,透着惬意。但凡开口,都离不开一句话:“感谢政府帮我们修建‘更’好的码头。”

赖中波说,改建成水泥码头后路好走了,群众平时洗衣服、洗菜,夏天带小孩来游泳都“几方便的。”去凤山镇赶圩,车子也可以开下来了。“原来码头全是泥坡,很陡,一下雨路就滑滑的,想牵牛下河边‘恋水’降温都没得。”

赖中波介绍,他们屯共80450多人,主产粮、油、糖。2015年码头硬化后,出行条件大为改善,目前家家户户有电动车,三分之二的家庭购买了三轮车。农作物种植品种也逐步丰富起来,“种蔬菜、瓜类,想种什么就种什么,种什么都可以运出去卖了。船就在这里,赶圩时就用三轮车拉到码头直接上船,方便多了。”

谈到增收,赖中波神秘地表示“我家增加蛮多了啵,”村民在一旁忍不住插嘴:“他家以前都没有钱的,现在有几十万了。”追问下,他才透露家里的第一桶金是靠养蚕,“第一次养了25天得4000块,第二次才15天又得4000块。搭船到凤山卖给收购商。”他说,村里大半家庭现在都养蚕了。

开圩渡船20多年的船主赖干荣也说,改建便民码头,村民个个讲好。对他来说,最大的便利就是涨水后清淤省事多了,个把钟头可以用水把二三十厘米厚的泥浆冲洗干净,不会耽误村民三天一次到凤山镇赶圩。

社冲乡乡长韦海华介绍,该乡地处“百里柳江”两岸,涉水村屯约占三分之一,共计约3000人。乡政府驻地在河西片,河东片的村屯到乡政府办事需要乘船过河,“以前碰上涨水,只能花近1个小时绕道北外环过河。

便民码头改建后,极大地便利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有效促进脱贫产业发展。”

柳城县交通运输局港航管理所所长莫琪介绍,柳城客圩渡码头有48个,2005年至2016年共修建便民码头38个,投入建设资金298万元。

对于涉水村民对便民码头的热切期盼,市港航处港口管理科科长李俊聪有着深切感受:“下乡验收便民码头,每到一处,村委、村民都十分感激。”他说,便民码头都很亲民,斜坡、平台都尽量按当地村民要求设计建设。

据了解,我市的便民码头建设主要集中在五县和柳江区,特别是北部三县。“十二五”期我市建设便民码头38个,总投资500多万元,总受益人群达33.55万人。2016年,我市完成自治区下达便民码头建设计划中的8个渡口建设,总投资达127.8万元,受益人口有12.45万人。下一步,我市还将继续推进规划建设的便民码头50个,今年计划完成其中的9个。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