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激活发展新动力
特色树标杆 引智提内涵
内容导航: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之一。记者日前从市农业部门了解到,近年来我市按照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的“五化”要求,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开展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示范区已逐步成为展示区域产业特色、示范现代农业科技、对接当地精准扶贫、贯穿三产融合发展理念、树立食品安全行业自律标杆的试验地、展示台。
据了解,我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主导产业包括种植业(水果、蔬菜、茶叶等)、养殖业(肉牛、蛋鸡、禾花鲤等)、林业、休闲农业等。一些示范区产业突出、亮点纷呈,助农增收效果明显,引领了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市获认定的自治区级示范区有6个,市级示范区有10个,另有14个县级示范区、15个乡级示范区达到了相关建设标准并接受了考评。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近年来,我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以科技为引领,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生产技术和装备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推广了一批良种良法,增强了产业综合竞争力。例如,柳北区兰亭林叙示范区与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立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聘请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转化推广先进实用技术4项,示范区内的市天姿园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兰新品种有600多个,获得国家专利授权37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90%。
柳城县塘进禅韵丝缘示范区大力推广“人蚕分离标准化大蚕养殖新技术”“自动化小蚕共育养殖新技术”“机械化大蚕养殖新技术”三项新技术,彻底改变了人蚕共住的传统养殖模式、手工养殖大小蚕的传统养殖模式,成功研制出滚筒筛输送线全自动喂蚕机、新型多功能塑料蚕种包装收蚁盘、大蚕上簇升降机等多项新技术装备,其中有两项技术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抓示范,使现代农业接二产连三产,是我市以示范区建设激活农业发展新动力的又一主要方式。我市通过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引导加工企业向农业示范区和优势主产区集聚发展,以加工业带动农业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把园区变成了农事体验、休闲观光区。如三江侗族自治县茶产业(核心)示范区在发展茶业生产的基础上,通过举办茶文化节、骑行露营、农家乐等活动,吸引广大游客前来观赏、度假和科普教育,每年接待各地游客达6万余人次。
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将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有关精神,加大对示范区的引智力度,提升示范区科技内涵。通过“特聘专家”机制,引进科研院所或技术推广单位作为示范区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或依托单位,加强示范区科技植入和成果展示。针对示范区中的主导产业,成立农业科研试验站,同时我市的国家级、自治区级农业产业综合试验站也将在示范区中设立相应的工作站,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展示,组织农业、畜牧、农机等专家服务团队深入示范区指导产业发展,及时帮助解决示范区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进一步提升示范区的科技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