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我市水利工作有“四大发展目标”
重点建设“十大水利基础设施工程”
内容导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水利建设的发展与支持。在“十三五”期间,我市水利工作将如何布局,谋划好兴修水利的大文章,开创我市水利改革发展新局面?记者近日了解到,《柳州市十三五期实施“十大水利基础设施工程”工作方案》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建设水生态文明、发展绿色水利,以重大水利工程和民生水利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提高民生水利发展水平,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据悉,“十三五”时期,我市水利工作将完成“四大发展目标”:一是防洪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二是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三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四是水生态治理与保护得到全面加强。我市将通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重点建设我市“十大水利基础设施工程”为突破点,使我市水利工作在“多点”实现“开花”,提升我市水利现代化水平。
“十大水利基础设施工程”涵盖了城区、乡村、山区的相关水利工程,包括柳州市防洪控制性工程、市区防洪工程、主要支流县城(乡镇)河段治理及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水库升级改造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重点水源工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山洪灾害防治工程、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工程、水资源保护及河湖生态修复工程。
随着落久水利枢纽工程、古偿河水利枢纽工程、洋溪水利枢纽工程、官塘堤上段、阳和堤、白露防洪堤、“五小”农田水利工程、40万亩糖料蔗双高基地水利化工程、水资源保护及河湖生态修复等工程的建设或即将上马,在“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水利建设的“四大目标”与“十大水利基础设施工程”已经描绘出了一幅锦绣“画卷”。
“十三五”时期,我市日趋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将使市区防洪标准从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主要低洼易涝地区排涝标准达到5年至10年一遇,中小河流重要河段防洪标准达到10年至20年一遇;明显改善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将使全市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60万亩,并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更安全可靠的供水保障将使我市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集中供水率达到85%以上;严格保护与妥善治理将使我市水生态环境和谐自然,水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