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足迹,民生印记。
2015年,市人大常委会把着力点放在增进民生福祉上,让民生的“福”字越写越大;2015年,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动人大代表活动平台建设运行,为人大代表履职创造条件;2015年,市人大常委会把自身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练好内功,提升能力。
发力:重在民生
民生之道民为先。市人大常委会聚焦“民生”二字发力,听民意、顺民心、解民忧,密切联系群众,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丰富监督方式方法,推进民生幸福指数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在守护龙城秀美山水、营造百姓宜居环境方面,市人大常委会重点开展百里柳江保护监督,从立法保护、近期污染治理要点、预警应急、信息公开、社会监督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督促有关部门重点加快市区黑臭水体治理、内河支流治理、污水管网设施建设等工作,加快城郊污水收集系统和截污管网工程建设,彻底解决雒容镇生活污水直排入江问题;持续督促莲花山风景区规划保护,重点跟踪监督环江滨水大道项目实施情况和牛车坪五指山周边违法建设查处工作,共同保护好城市“绿肺”……这些“民生行动”获得了百姓的点赞。
市人大常委会以确立议案、跟踪议案办理为切入点,加大议案督办力度,推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妥善解决:根据人大代表的议案,创新社会管理,在全区首个把行政村(社区)社会事务管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从2015年开始给每个行政村(社区)按年设立社会事务管理经费,每年1.5万元,暂定三年,初步改善了基层行政组织公共社会管理事业经费不足、公益服务弱化的情况,让基层组织更好地服务民生。督促加快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县乡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议的议案》《关于加强市区公共停车场建议,缓解停车难问题的议案》等民生议案。
市人大常委会助推健康城市建设,提出加强体育公共设施建设、提升体育产业服务水平、医疗产业融合发展等建议,促进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和身体健康。专题询问我市执行《治安管理处罚法》存在的突出问题,督促政府加大社会治安管理力度,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关注民事案件“执行难”,专题听取审议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案件工作报告,督促各级法院加大对恶意被执行人的责任追究,有力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内力:提升能力
过去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练好“内力”,促进履职能力提升。
市人大常委会2015年新建536个代表之家,已全面建成1085个代表之家,实现代表之家建设全覆盖。代表之家为代表学习履职提供了场所,各级人大代表通过“代表活动日”联系选民、接待来访,进一步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有效发挥了基层人大代表在化解纠纷矛盾、引领脱贫致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拓宽代表参政议政渠道,为代表们了解社情民意、更好地开展监督工作提供帮助。坚持重点建议督办,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公证服务、解决市区中小学校教师数量不足等9件代表建议进行重点督办,涉及问题得到逐步解决,推动出台《柳州市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补助暂行办法》,规范了接收残疾儿童入园补助、资助标准。
市人大常委会加强自身建设,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在改进作风、增强党性、提升实效上聚焦发力。机关干部围绕“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严以用权”开展专题集中学习研讨,认真查找自身“不严不实”问题。开展“换位沉底”活动,领导干部下沉到县区人大机关、“代表之家”、扶贫联系点等基层一线走访代表、调查研究。选派年轻干部担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接受锻炼。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机关各部门争创‘先锋岗’、干部职工争当‘岗位标兵’”成了新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