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央和自治区各项改革已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意味着改革的“难”与“险”。挑战之中蕴藏机遇,我市“八个一”综合改革各项试点工作正循着时间表与路线图稳步推进。改革进程中存在哪些困难与问题?如何破难题、过险滩?如何确保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记者走访相关部门寻找问题答案。
改革如同下棋,得之全盘,须谋之长远。随着“八个一”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环节的关联性、互动性明显增强,如何实现“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辩证统一,是下一步改革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既要注重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枚印章管审批”和“一份清单管边界”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又要注重抓好其他“八个一”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实现改革试点项目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推进。同时,“八个一”综合改革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在管理机构、办公场地、人员编制等工作配备问题上也需要及时协调处理。
在简政放权方面,随着时代变迁与形势变化,我市此前建立的一些体制机制已不适应发展需求,有的甚至成了破解利益固化难题的“绊脚石”。改革是对当前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尤其是“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份清单管边界”“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涉及政府机构调整,牵涉到部分单位和人员的进退去留,意味着原有权力的丧失或下放。在这个问题上,不仅需要广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需要通过建立健全督查、问责和考核等机制来规范权力运行。
在激发城市创新动能方面,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与激励的体制机制,成为“一站服务管引才”“一包方式管培训”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柳州汽车、机械、冶金等传统工业实力雄厚,但电子、生物、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产业化程度不算高,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也不多。”华中科技大学的生物学博士江垒在参加“人才触柳”活动时建议,柳州产业发展若能更加多元化,定能吸引更多人才“择柳而栖”。市人才服务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柳州产业正处于转型期,我市将通过加快优化产业布局来进一步优化人才布局,并通过项目支持和资金扶持来形成激励机制,增强柳州对人才的“磁力”。
在优化服务方面,“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号码管服务”和“一张通卡管民生”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如今,市民只要拨打任何一个政务热线号码(应急除外),都会转入“12345”政府热线平台统一受理、转办、督办、考核。市民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都能享受到“一站式服务”,对政府热线服务的满意率也一路走高。但少部分涉及职能交叉或政策边缘的问题,政府热线经多次转办也难以得到妥善解决。市政府热线12345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热线中心将进一步健全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服务标准,各有关单位也要做好政府热线交办事项的承办、协调和督办工作,努力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复”,以实际行动回应百姓期待。
12月16日上午,市行政审批局正式挂牌成立,此举作为“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的突破口,将进一步促进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同时标志着“八个一”综合改革又往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下一步如何加强行政审批事项的监督管理?就市民们关注的问题,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市委改革办主任张联松在16日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市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实现事前与事后监管的有机衔接:从机制上,已建立起行政审批局与各部门的审批与监管运行机制、信息双向反馈机制、行政审批与监管联席会议机制等;从平台上,通过建立对市行政审批局、各监管部门开放的行政审批与监管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了各部门的实时交流,同时在平台上设置审批信用管理系统,建立审批失信名单并向社会公布,失信违法企业将受到监控和限制。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改革发展成果必须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如何让“八个一”综合改革顺应百姓期待,最终落地开花?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推进改革部署必须敢担当,落实改革措施必须讲方法,取得改革成效必须强机制:建立督查机制,开展对专项改革方案落实情况的督查督办和调研评估;建立问责机制,每项改革推进方案出台后都要及时分解责任,明确牵头领导、责任单位、成果形式和办理时限,一项一项抓到位,没有完成或完成不到位的要问责;建立考核机制,把改革举措落地纳入考核内容,对改革工作进行常态化、全过程考核,注重考核结果的使用,形成强有力的正激励和硬约束。(本系列报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