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紫荆花袭人,秋来江水明如镜。春花、秋水一直是柳州人心中的骄傲,如今“小红帽”也成了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
在柳州大约有14.3万名“小红帽”,占市区户籍人口的9.22%。他们穿着带有志愿服务标志的红马甲,头戴小红帽,就像一抹流动的红色,活跃在福利院、农民工子弟小学、医院、社区、大小展会和街道路口。他们是柳州的志愿者,是城市的文明窗口。
“能展现当代大学生应有的朝气和担当,我感到骄傲。”23岁的梁绍豪是广西科技大学青年志愿者总会会长。据他介绍,近三年来,广科大青年志愿者总会共组织或参与志愿服务活动3429次,派出志愿者5.7万余人次。目前全校90%以上的在校生均为志愿者,约有一万多人。
在柳州,到处都是“小红帽”的身影。从十几岁的小学生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从身体残障人士到东南亚留学生,“小红帽”涵盖各个年龄段、分散在各行各业,面孔各异,对志愿服务的热情却始终如一。红十字水上救援队、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家庭教育学会、上汽通用五菱爱心车友会……目前,我市共组建了志愿服务队伍471支,志愿者服务站(“雷锋超市”)63个。
志愿服务项目丰富多样,也意义非凡。由炭火行动公益助学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融水服务队共同实施的深山苗族留守儿童“护身铠”项目和红骑公益联盟关注外来务工子女“同在蓝天下”项目,分别荣获了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和银奖。而在城市里开展的“雷锋超市”、“三关爱”志愿服务、“温暖同行”周六广场志愿服务、大学生志愿服务千村远程教育等十多个特色品牌,也成为了柳州志愿服务的闪亮名片。
柳州志愿服务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柳州志愿服务不断发展,做出了柳州特色,提升了城市“温度”。为了让这股暖风永续,我市的志愿服务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以制度“护航”,吸引更多人加入进来。
为结束志愿服务的多头管理,我市下发了《关于调整柳州市志愿服务活动领导小组的通知》,让志愿服务在全市统筹、分组配合、社会参与之下有序运作。我市对不同类型的志愿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制度。围绕医疗陪护、自我防护、应急救护,突发事件抢险救援技巧、专业器材使用方法及维修、法律援助、服务理念精神等内容,每年都会举办多场次的培训班。此外,我市还在落实志愿服务志愿化,建立市志愿服务联席会议制度上做了有益尝试。
在基层,各大社区也探索建立起了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星级认定、嘉许和回馈制度。在柳南区河西街道办事处的“雷锋银行”、鱼峰区白莲街道南山社区的“爱心银行”里,“银行卡”上储存的不是真金白银,而是爱心志愿者、社区居民们所做的好人好事、奉献的爱心。对“储户”们最好的馈赠,就是更多人无私的帮助、爱心的延续。这些满满的“爱心存款”,肯定着志愿者们的热忱服务精神。同时还借助着媒体的力量,让一个个温暖动人的志愿者故事辐射全城,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
柳州志愿者在行动,正传递着更多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