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翠色的大罗伞和晶莹剔透的葡萄串,相互交织 、绵延开来。绿色 、安静中,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艳阳下,集中采访车缓缓驶过广西花红药业位于柳江县的生产基地,映入眼帘的静谧景致和上半年红火数据强烈撞击着,透出一股逆水前行的冲劲。
“你们看到的大罗伞是花红王牌产品消肿止痛酊的主药材,基地一共种了35亩,而套种的15亩葡萄则是前年种下的。”广西花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廖桂萍介绍说。今年上半年,企业的销售额1447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5%。坚持品牌策略 、加大新产品投放 、融合网络电商、注重产品研发,做好“生产+服务”,企业达到了预期目标。
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广西花红药业是集药材基地、科研 、生产 、销售为一体的国家重点中成药企业,定位于女性健康产业。现拥有占地14万平方米的现代化GMP生产基地,并通过CGMP认证,达到国际注册标准。不求大而全 、但求精而专是这家企业的一贯追求,着力于妇儿用药数十年,行囊已见分量,共有中成药批准文号54个,获专利授权64项,独家产品11个。消肿止痛酊等6个独家产品列入国家医保目录,花红系列(花红片 、花红胶囊 、花红颗粒)3个产品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套好鞋 、穿衣 、戴帽并消毒后,记者得以进入花红药业的生产车间。固体车间主任谢奎是本地人,在花红药业服务了15年,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干部代表,现在负责片 、丸 、胶囊等5个品种的药品包装。花红胶囊生产线由7名工人组成,一道玻璃门隔开了洁净区和一般生产区,瓶装进盒机免去手工包装,1名工人8小时内可以完成12件药品,每件药200小瓶。
液体车间内充盈着消肿止痛酊的气味。“工作20年了,对企业很有感情。看一眼就大致能判断优劣。”45岁的车间主任于立中,自己是生产能手,手下皆非弱兵。一支支暗红色的消肿止痛酊从密闭洁净区灌封完毕后齐刷刷跳出,看瓶口 、看外观、试拧瓶口,一线工人覃孟璞一下子就挑出了两瓶灌封不合格的消肿止痛酊。
楼下是忙碌的生产车间,楼上是严密的质检室。每批次药品通过自动进样仪器获取样品,普通仪器室、精密仪器室一墙之隔,分别进行各自的药品质量分析。
半天的采访,记者有个很直观的收获,所接触的花红药业员工不论管理层人员还是流水线工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自豪和闪光点。从窗口眺望,是一大片青苍的药林。皮肤黝黑发亮的种植技术员韦念良说,企业的GAP药材种植面积1200亩,药材种得好,也就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组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画面。今年全国整体经济增长放缓,医药类企业经受着广告效应趋弱、国家医改政策调整、全行业市场普遍低迷的大环境影响。花红药业扎实融入全市调结构、稳增长、促发展的大潮中,收获逆势飘红的喜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