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滋润,鸟瞰龙城,映日“文明”花开别样红。
5月26日,从在南宁召开的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会上传来喜讯:我市荣获第六轮“自治区文明城市”称号!
这是我市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孕育的文明之果、盛开的文明之花、成就的文明之誉、累积的文明之效、彰显的文明之质、掀起的文明之风、绘制的文明之景、聚集的文明之气、打造的文明之美。
“文明厚度决定发展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顶层所为激活“一盘棋”
跨入文明城市的行列,不仅是龙城百姓翘首以待的期望,更是市委、市政府孜孜追求的梦想。综观文明城市创建的足迹,上面印满了市委、市政府“推”的恒心、“求”的热心、“夺”的信心、“追”的豪心。
物质文明、工业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商业文明、社会文明……10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锲而不舍地让文明接力一棒接一棒传下去。
“文明厚度决定发展高度,只有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搞好才能汇集改革发展前行的巨大力量。”在“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的实践中,在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市委、市政府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多次对文明城市创建作出具体部署、下发具体方案、制定具体目标。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重点,要求把文明城市创建与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严打“两违”“风暴行动”、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百日大会战”、“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结合起来,让文明之风吹拂龙城大地。
顶层设计和推动让文明城市创建产生了“一盘棋效应”:围绕“弘扬我们的价值观”等主题开展百姓宣讲活动2364场,受众超过百万人次;坚持每月举办两次“道德讲堂”,开设“道德讲堂”500多个,参与人员15万人次……
“文明城市创建是提升市民幸福感的‘惠民工程’‘民心工程’!”——扎实有为映红“民生笑脸”
“不应只为创文明城市而创文明城市,而是要与全市人民一道,通过创建文明城市来提升城市的管理和品位,提升百姓的生活品质,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改善招商引资的环境,让所有居住在龙城的百姓生活得更好。”“文明城市创建绝不是‘面子工程 ’‘政绩工程 ’,而是提升市民幸福感的惠民工程、民心工程!”自按下文明城市创建“启动键”那刻起,我市这种实实在在的理念始终不偏不离不虚不空地落在惠民、利民上,并通过以创建利民、创建惠民为出发点,不断夯实文明城市基础,增加文明厚度,撑起文明脊梁。
文明城市创建中,我市在《柳州日报》等市属媒体开设“我的城市我的家”专版、专栏,发动市民争当城市的主人,使文明城市创建符合市民的需求。建立公开、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服务机制,各政务服务中心服务质量满意率为100%。
实施慢行交通系统改造工程、公共租赁自行车系统投入运营、加大城中村的治理和改造、通过实施花园城市建设来完成迎宾路和静兰大桥等15个工程的绿化建设、实施城市道路和公园等140个项目的改造提升工程、创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社区书屋、开展“中外优秀剧目月月演”等文化惠民活动……心中有民、扎实有为的文明城市创建活动酿造了“惠民之蜜”、映红了“民生笑脸”、提高了“民生质量”。
“让文明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实化于行!”——全民合为构筑“文明大厦”
常抓的韧劲、长管的作风、严抓的耐心、固本的制度……文明之花“万紫千红总是春”;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实化于行……文明之花的“外在美”和“内在美”齐绽放。
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红黑榜”制度,发布失信企业和个人惩戒措施;推进文明旅游,持续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开展“守序排队”志愿服务活动,启动“志愿三分钟”大行动;开展“寻找柳州最美导游”“最美柳州人”评选活动……百姓纷纷跻身“星级文明户”,出租车行业“文明服务,诚实守信”成了常态,家庭成员讲文明成了家风。
围绕文明交通劝导、公共场所文明行为引 导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健全志愿服务者星级认定和志愿服务回馈制度,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围绕老居民区的管理和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集贸市场的管理、“窗口”行业规范化服务、网吧整治、经营性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督等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围绕文明旅游,建立文明旅游志愿服务引导队伍,把文明出游纳入管理中,对不负责任的导游和领队实施问责……在文明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实化于行中,“人人讲文明、处处见文明”正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