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税部门以新思维新举措新状态适应经济新常态
落实政策红利助推经济腾飞
内容导航:
经济新常态决定税收新常态。今年以来,市国税部门积极以新思维、新举措 、新状态适应经济新常态,取得了明显成效。据初步预计,一季度全市国税系统累计组织入库税款48.76亿元,同比增收10.88亿元,增长28.7%。
之所以取得这个成绩,主要得益于国税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全市610户重点税源企业的监控管理,不断完善重点税源数据逐级审核制度,加强对重点行业 、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分析,客观准确地反映微观经济运行情况,提高重点税源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把扶持、服务好大企业 、重点税源 、重点产业区域作为重要着眼点和着力点,完善服务机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加强跟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税源增长点,帮助新办企业 、项目协调解决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国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改革进入关键阶段。“国税部门将从大局出发,释放‘营改增 ’试点红利,助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市国税局局长叶春生介绍,按照国家税务总局部署,今年“营改增”范围将扩大到建筑业和房地产业 、金融保险业 、生活服务业。对此,国税部门将建立“营改增”分行业管理模型,定期开展“营改增”政策效应跟踪及风险防控分析。实现“三个确保”工作要求,即确保中央税制改革政策执行到位、确保“营改增”纳税人合法权益 、确保“营改增”工作平稳顺畅运行,积极稳妥抓好“营改增”扩围工作。
改革引领,重在落实。国税部门将全面贯彻结构性减税和定向减税政策,重点加大对结构调整、科技创新 、小微企业 、促进消费 、保障民生 、西部大开发等方面的税收政策执行和落实力度,加强政策执行情况反馈,研究解决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把税收政策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当然离不开法治护航。今年,国税部门还将巩固拓展依法行政示范区,把“六个依法”,即依法行政、依法征收 、依法管理 、依法服务 、依法减免 、依法稽查贯穿税收工作全过程,实现“三个依”,即“依标准做事 、依标准监督 、依结果奖罚”。
国税部门还将进一步简化办税程序,严格管好税务行政审批事项,对取消、下放的税务行政审批项目,做到不截留 、不变通 、不走样;提高裁量基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加强裁量制度的执行监督,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行使;加大“权力清单”的落实力度,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原则,做到“两减两加”,即坚持在行政审批和办税负担上做“减法”,在纳税服务和后续管理上做“加法”,提升简政放权“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