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发挥三大效应,在协作共赢中打造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

  • 2014-11-03   《柳州日报》

内容导航:

中共柳州市委员会  柳州市人民政府

    编者按

    1030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全区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赋予广西的新定位新使命,全面部署实施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战略。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奋力开创柳州改革发展新局面。今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努力打造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在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下,我市坚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

    柳州的工作成绩得到了会议的肯定。为让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了解柳州的发展思路、举措与成绩,增强信心,齐心协力,全力冲刺第四季度,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确保打造成为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本报特全文刊登市委副书记、市长肖文荪在全区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敬请关注。

    今年7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这是全区人民欢欣鼓舞、倍感振奋的大事喜事!这不仅使自治区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得到了国家层面支持,开创了广西全新的战略发展新格局,必将深刻影响广西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面对新的重大历史机遇,柳州将依据经济带发展规划赋予的定位和自治区实施“双核驱动”战略的部署要求,协同共进,有所作为,不辱使命,尽快打造成为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与兄弟城市一起努力将规划蓝图变成美好现实,为加快实现我区“两个建成”奋斗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发挥集聚效应,打造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双核驱动”战略提供产业支撑

    一是实施“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夯实先进制造业基地根基。以实业作为支撑发展的脊梁,以开放作为升级转型的动力,向改革要红利、向开放要空间、向创新要后劲,主动融入区域合作,到2015年实现“三个”翻番:即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力争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6000亿元,2020年突破10000亿元,逐步把柳州建设成为引领和主导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二是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助推形成区域产业分工协作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工业再上新台阶”三年计划,三年累计工业投资2500亿以上。着力抓好100项工业结构调整项目,重点推进上汽通用五菱宝骏新基地二期40万辆整车及发动机、20万辆新能源车、东风柳汽乘用车40万台发动机、卷烟厂百万箱技术改造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培育广西柳州汽车城和河西机械工业园2个千亿元园区,深入推进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辐射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到2020年,汽车城形成年产150万辆汽车、2500亿元产值的规模。三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丰富经济带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柳州北斗信息产业园、中欧产业园、电子产业园、纺织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700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达12%以上。

    二、发挥纽带效应,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为促进经济带协同发展提供要素支持

    一是发挥交通枢纽的连接纽带作用,进一步畅通经济带的命脉。以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和自治区九个重点投资领域为契机,全力推进柳州至肇庆等4条铁路、三江至柳州等8条高速公路、柳江航道二期整治和柳州机场改扩建等重大项目,尽快使柳江通航能力达到2000吨,建成一批千吨级码头和千吨级泊位,畅通柳州与大西南、粤港澳联接的快速通道,形成通江达海、出省出边的对外交通格局。二是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 ,构建与“双核驱动”相适应的服务网络体系。尽快建成四大千亩级物流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积极筹建综合保税区,建设汽车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引进国内外大型电子商务企业来柳设立基地,加快打造广西最大的航空物流中心,巩固提升柳州区域性物流中心的战略地位。全力推进总投资达500亿元的八大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以重大体育赛事、文化活动为载体深入打造中国水上娱乐运动之都,以百里柳江创建5A级景区和三江、融水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推动旅游名城建设,主导建设经济带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搭建覆盖周边城市1400多万人口的服务平台,不断增强柳州作为区域性商业中心、文化中心、信息中心、金融中心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品牌,努力建成全区乃至西南地区领先的职业教育基地。

    三、发挥示范效应,实现升级转型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为我区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提供有效借鉴

    坚决贯彻自治区“生态立区、绿色崛起”战略,积极探索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的共赢发展新路子。一是为柳州工业发展注入新的内涵。拓展以三大支柱产业新兴化发展为重点的产业领域,以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管网贯通为契机,推广新能源工程机械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着力打造广西新能源工程机械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二是走有柳州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积极推进产城融合,实现产城互动、以城促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8%,市区常住人口达245万人、市区建成区面积达245平方公里。将城镇化建设与“智慧城市”相融合,投资125亿元建设24个“智慧城市”项目,打造一批重点示范工程和智慧产业基地,到2018年柳州信息化水平步入全国先进行列。三是建设宜居宜业的生态花园城市。加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尽快开工建设落久、洋溪水利枢纽工程,提升水利保障能力,保持柳江流域良好生态环境。积极探索工业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努力申报国家“工业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实验区”,打造“中国工业生态文明城”。深入推进“生态花园、五彩画廊”花园城市建设,让龙城一年四季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成为380多万柳州各族人民的共同美好家园!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