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柳州风情”引发关注起浪潮

  • 2014-06-21   《柳州日报》   记者 廖冠华

内容导航:

——新浪网“名博看柳州”活动系列报道之三

   正所谓一百个读者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此次由新浪网总编辑陈彤带队的12位新浪“大V”从北京、上海、澳门等地齐聚柳州,他们有的是资深媒体人,有的是出色的出版人,有的是自媒体创始人,有的是世界美景的体验者……在“大V”的眼中、口中、笔下和镜头前,柳州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在了网友面前,网络上掀起了一股关于柳州城市魅力的“旋风”。

   V说柳州”——来一次惊讶一次

   五天的时间,“大V”们从拜访柳宗元这位“老市长”开始,探访柳州的历史发展,追寻柳州的工业起源,感受柳州的汽车魅力,他们以“做一个柳州人”的视角,品柳州的美食、游柳州美景,访侗乡民俗,以实际行动切身体验柳州、感受柳州。

   正如新浪网总编辑陈彤所言,来柳第一印象就是“惊讶与感叹”,柳州以工业而闻名,却以“山清水秀地干净”作为城市的名片,每一次来柳总能收获不少感叹。

   “惊讶”于柳州“满眼是绿”,因而众位“大V”在游览“百里柳江百里画廊”时“爱美因子”全面“喷发”:拍照、上传、评论、转发,心甘情愿让柳州的   美景“攻占”自己的微博;“沉醉”于螺蛳粉的“火辣激情”,把品尝“柳味”美食作为探寻龙城文化的窗口,尽管威慑于火红的辣椒油,众位“大V”依旧享受着边喊着“好辣”边大快朵颐的激情;“迷醉”于三江侗族自治县侗乡民俗魅力,吃完了百家宴、跳过了多耶舞、体验了“行夜坐妹”,归来的路上“大V”们回味无穷地大喊“不够”,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再去挖掘柳州的民俗之美。

   在柳期间,“大V”们纷纷对我市的发展建言献策。在切身感受了柳州的方方面面之后,“大V”们带着对柳州的“宠爱”,希望为柳州的魅力增添色彩。《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苗炜把脉柳州的汽车发展时建议柳州的汽车不仅要做技术,还要做文化。用汽车文化来推动汽车产业地发展,比如将纯手工打造的柳江牌汽车缩小比例进行“复古再包装”,那肯定能做出JEEP越野的范。而《澳门商报》评论员郭少英在游览了程阳风雨桥后也提出,做民俗文化地推荐,最好立足于特色景点,通过拍摄微电影、举办摄影大赛、手工艺品群展等形式扩大影响力,从而达到辐射整个民俗文化的目的。

   V系柳州”——众多网友关注评论

   五天的时间,一众新浪“大V”以柳州市为“根据点”,向北而去,一路探寻,一路分享,从微博到微信,再到论坛,网络上掀起了一股“柳州味道”风潮,得到众多网友的关注与评论。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酷讯旅游体验师余蓓蓓在这次柳州之行中以《做一回柳州人》为专题,共发布关于柳州的微博10篇,内容包括柳江印象、工博感受、螺蛳粉滋味、程阳漫游、坐夜三江等,每一篇都得到网友的广泛关注,转发、评论过百次,博主与微友互动频繁。其中在讲述侗乡青年求爱、定情、婚嫁的内容时,网友对神秘浪漫的侗乡坐夜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坐妹》中的台词“三年还有两头闰,为何不闰五更天”还被网友转发到各微信朋友   圈,惹起一阵“侗妹追寻热”。

   “大V”名博的柳州之旅不仅在微博上“火”了,也在我市柳州新闻网龙城论坛、柳报新媒体掀起“柳州热”。柳州网友不仅将“大V”们的微博转发上论坛做成专题,还在论坛上开设了“柳州人说柳州”专栏,不仅有摄影爱好者将自己拍摄的柳州美景“得意之作”上传,许多网友也纷纷开帖探讨,讲述老柳州的故事。

   “柳州是个让人意犹未尽的城市,回去之后,我要让‘柳州滋味’飘得更远。《东方早报》评论员宋金波等一众“大V”纷纷表示,众多网友对于这次的柳州之行的片段式的讲述觉得不够过瘾,自己回去打算做一期柳州旅游的专题,然后在微博、微信和相关的旅游论坛上发表,让大家过足“柳州瘾”。

   看来“名博看柳州”活动虽落下了帷幕,一场声势更为浩大的关注“柳州风情”的狂潮正孕育生成。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