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水道通航力进一步提升
两艘千吨货船从福建省泉州市装载瓷砖等建材集装箱,由海路经广州港转入内河航线,5月26日晚到达我市阳和码头,5月27日上午仅用不到3个小时卸货,下午又用了不到3个小时装货,5月28日上午即离开柳州港。从5月28日起,阳和码头正式实施集装箱定期班轮开通,最大限度解决了柳江航道枯水期的影响,提升了我市在西江黄金水道的运输能力,为加快打造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阳和码头是2009年自治区黄金水道建设以来第一个建成投产的现代化整装码头,其港区也成为我市设备最齐全的内河港区。去年8月20日,阳和港区举行了集装箱首航的启航仪式,实现了我市内河港口集装箱规模化运输“零的突破”,航线覆盖国内36个港口。然而,柳江航道长达8个月的枯水期是不能提供全年水运服务的最大瓶颈。由于柳江航道水位不稳定并考虑运输成本,内河驳船公司只能根据航道水位及阳和码头组货时间长短来安排船舶,没有形成一个定期的班轮制度,严重制约着港区的进一步发展。
据了解,集装箱水运集约化、规模化运输使运费支出低廉,可比汽运节省约30%以上的运输成本。箱体可以在起运港免费堆存7天,在目的港免费堆存7天,节省了仓储成本。安全性最好、密封的箱体保证了货物保密性强,不易被盗抢;同时集装箱良好的密封和装卸特点保证了货物破损率低,货损货差少。集装箱水运采用班轮的管理方式和精品航线的操作模式,使货物运输时间更准确,单位时间运输成本比其他运输形式更合理。为此,阳和港区充分考虑了柳江水情特点,选取了1000吨位、吃水相对较浅的货船作为主力,可以使柳江航道丰水期延长一倍;同时进行定期班轮服务,2至3天为一班的发班密度,使货物在港时间大为缩短,能基本满足柳州及周边地区大宗物资的物流需求。
近年来,我市先后规划建设了东堤旅游码头、鹧鸪江作业区、官塘作业区、阳和作业区、江口作业区、导江作业区和疏浚整治柳江二级航道工程。2013年,全市港口建设共完成投资3.1亿多元,为自治区下达计划的136%,为推动西江经济带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水路交通硬件设施。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发展,使我市水运资源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了水运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柳州作为桂中地区交通枢纽的地位。
上一篇: 全市加快推进粮食产业增粮提质工程 || 下一篇: 全区首家印刷研究所在柳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