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我市应对雾霾天气加强环保治理的连续报道之三

  • 2014-01-16   《柳州日报》   记者 黄姿娜、张晓军、粟桂利

内容导航:

——管控尾气绿色出行

   汽车尾气对PM2.5的“贡献”究竟有多大,国内尚无准确的统计数据,但它的确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一个重要因素。

   2012年成立市机动车污染防治监管中心,在全区率先开展核发新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工作,到去年底市场加油站油品全部升级为“国四”标准,公共自行车、快速公交投入使用引发市民主动践行“绿色出行”,全市上下都在以实际行动,保护龙城生态品牌。

   推进9座以上客货车环保审验

   市环保局汽车尾气科科长李业科接受采访时说,目前,我市汽车保有量约35万辆。只要车子一上路,就是一台流动的PM2.5制造器,特别在交通拥堵或长时间等待红绿灯时,尾气排放更甚。不过去年底,我市市场的加油站油品全部升级为“国四”标准,汽油含硫量减少,汽车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也将随之减少。

   目前,国内部分城市已把整治汽车尾气排放纳入治霾的重要内容,设立限购门槛、限行区域等。从2012年开始,我市启动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工作,着眼于源头把关。经过尾气检测合格的机动车,会根据环保等级发放黄色和绿色两种标志,用于识别老旧车辆和不达标车辆等尾气污染比较严重的高排放车辆,开展机动车尾气污染的防治和监管。“目前,全市已领取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车辆约8万辆,主要是新车、9座以下的汽车。”李业科说,今年将大力推进9座以上载客车、载货车的审验。

   倡导绿色观念身体力行治霾

   今年“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谭界忠骑公共自行车参加“两会”、呼吁治霾的举动引起广泛共鸣。他认为,环保治理应该长效化,有霾无霾一样要管,治霾不仅是政府的事,每个人都应该尽力。

   家住阳光100城市广场的黄菲就是BRT的受益者。原来她都是开私家车到人民广场附近的单位上班,BRT开通后,她选择了乘坐快速公交,她说这样既能省下一笔汽油费,又很环保。在柳北区三中路一家金融单位上班的杜一寒告诉记者,有了公共自行车后,他每天都是租自行车上下班,方便又环保。在市某机关工作的环保人士覃山认为,环保不是嘴巴上说说,更多的要靠行动。自从有了实用又方便的公共自行车后,他放弃了摩托车和汽车出行,身体力行来倡导环保出行观念。

   据统计,我市公交日平均客流量平均为60多万人次,而节假日高峰期能达到90万人次。此外,我市还落实资金保证公交优先,柳州恒达巴士股份有限公司先后用3年时间改善公交车尾气排放,对发动机进行国Ⅲ技术改造,目前,实现100%公交车辆达国3标准排放,遏制了公交车冒黑烟现象。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