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美丽柳州·清洁乡村”活动近期亮点展示之下篇

  • 2013-10-14   《柳州日报》   记者 廖婧、董明 实习生 范桢

内容导航:

——民事民办长效管理

   随着我市“美丽柳州·清洁乡村”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群众卫生意识不断提高,各县、区、乡镇也不断摸索适合实际的长效机制,我市各村屯保洁工作初步实现了村民自治化、制度化和常态化,真正做到民事民办,逐步实现长效管理。

村民自治  农民主体

   前不久,融安县大将镇东潭村大潭屯覃家强的“家强农家”,获评广西三星级农家乐,并获得政府奖励的3万元旅游基金。获奖后,覃家强立即拿出了1万元给屯里,作为清洁乡村活动的“美丽基金”。屯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紧张,覃家强又主动拿出1万元支持。

   “卫生管理基金”自发设立,村头张贴卫生公约,保洁“轮值”制度人人参与……一系列以村民为主体、以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为动力源泉的“村民自治”机制,正在使广袤大地的美丽乡村持续“焕发容光”。

   民事民办,农民主体。

   ——融水苗族自治县拱洞乡广雄村广校屯村民杨志信带头捐款4000元成立屯里的清洁乡村基金会和保洁队,目前该屯公益基金会已收到捐款1.5万元。融水县也已成立各类义务清洁队30多个。

   ——柳城大埔镇推行“清洁乡村”网格化管理,将全镇21个行政村划分为21个大网格,由挂村组长担任网格长,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设立小网格,由挂村干部和各村“两委”班子成员、各村民小组成员担任组长。将村中道路划分小网格,平均分配给每一户群众,由群众担任责任人,形成责任从镇到村、村到组、组到户、户到人。

   村民自治,并非无为而治。我市广大农村的监督机制也体现了农民主体意识。如柳江县三都镇白见村板朝屯成立了以党员、村屯干部和有威望的群众代表为主的屯卫生管理理事会及卫生监督小组,制定了村屯卫生保洁管理公约。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乡寨大村划分联户责任区,以每1530户为一个责任区,由一名公益事业心较强的村民担任负责人,监督日常卫生状况。

   现在,农民自主保洁家园,相互督促,已逐渐在全市938个行政村铺开。

创新机制  长效保洁

   除了市级层面建章立制,我市各县区也积极探索和建立“美丽柳州·清洁乡村”的长效管理机制,从经费、设施、制度等各方面给予保障,以实现广大乡村长效保洁。

   城中区建立资金投入机制,截至9月底,城中区实际到位资金475.42万元;制订7项主要制度,推动清洁乡村工作长效化、规范化管理;分类开展清洁乡村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实行城市化管理和乡村化管理。

   鹿寨县把落实保洁员作为长效机制的有力措施抓紧抓好。目前,全县1000多个村屯均已落实保洁员,配备了简易垃圾收集车和工作服,同时举办了3期保洁员培训班,打造一支纪律、业务双过硬的保洁员队伍,让保洁员成为村屯垃圾的收集员、垃圾分类清运员、门前“三包”的监督员、村屯垃圾的处理员。

   融安县下发了“活动方案”“督查方案”等12个相关文件,对机构、人员、职责等方面进行明确。出台“清洁乡村绩效考评办法”,将成员单位与乡镇的责任捆绑。在全县开展先进评比,做到乡乡都有示范村,村村都有示范屯,屯屯都有文明户,户户争当文明标兵,形成激励机制。

   激励先进,鞭策落后。

   柳南区还将组织太阳村镇、各街道各部门结合实际开展文明创建评比活动。由村委每季度组织一次评比“清洁户”和“最清洁户”活动;镇、街道每半年组织一次评比“清洁屯”和“最清洁屯”活动;城区政府每年组织一次评比“清洁村”和“最清洁村”活动。柳北区每季度以村为单位开展一次农户卫生状况评比,通过悬挂流动红旗等方式,督促农户搞好环境卫生。

……

民望所在,民生所依,民事民办,长效管理。现如今走在柳州乡村,处处让人感受到美丽的田园风。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