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全国人大代表、市委书记郑俊康接受《中国经济时报》专访

  • 2013-03-07   《柳州日报》

内容导航:

工业重镇柳州环保经验好

   编者按:《中国经济时报》34日以《工业重镇柳州的环保经验》为题,刊载该报记者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市委书记郑俊康的文章。郑俊康阐述了我市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柳州全面发展布局,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经验和做法。现转载如下:

   从过去全国有名的“酸雨之都”,到今天在柳江河上自信办世界水上极速运动大赛。柳州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柳州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今年“两会”前夕,记者专访了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

   郑俊康介绍,柳州是一个重工业城市,过去经济属粗放型发展模式,对环境“伤”得不轻,一度成为全国有名的“酸雨之都”。现在,柳州不仅摘掉了这个帽子,而且“山清、水秀、地干净”,得到中央领导高度肯定。柳州这一变化,首先归功于“三个同步”科学发展理念。“我们结合柳州实际,坚持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宜居城市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在实践中,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柳州全面发展布局,从根本上扭转了生态环境恶化趋势。”郑俊康说。

   “柳州是大西南地区工业重镇,广西工业产值三分之一来自柳州,谈柳州的发展不能不谈工业,但是柳州不能靠一条腿走路,这样走不快也走不稳。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保护好环境最重要的是做好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过去几十年,柳州走的是重化工业发展之路。郑俊康说,我们早在几年前就认识到这一问题,并提出经济要升级,城市要转型。

   2012年,柳州全面实施十大工业结构调整工程、十大农业工程、十大商贸工程、十大旅游工程、十大文化工程等,目的就是以这些工程为切入点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郑俊康说:“在做强工业的同时,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业拉动服务业,加快构建柳州特色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加快构建柳州特色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是柳州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石。”

   2012年,柳州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入推进,展现出了更加良好的发展态势。柳州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把做大第三产业作为促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举措。2012年,柳州召开全市振兴服务业动员大会和振兴旅游业动员大会,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及配套文件,促进了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全年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5024亿元,增速达到11%。

   蓝天碧水才是人类的家园,呵护好我们的家园,不仅需要远见,还需要“铁腕”。郑俊康说,近年来,柳州先后对三柳化工、东风化工、锌品厂等污染企业实施破产重组或搬迁,并加快推动企业退城进郊,对烟厂等一批企业相继实施搬迁改造。这几年柳州拔掉了27个烟筒。通过关闭一批、搬迁一批、改造一批,降低了市区工业密度,改善了中心市区人居环境,也推动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使工业布局更科学、更合理。柳州还自我加压,在广西率先建立PM25细颗粒物监测系统,成为广西首个、全国首批向社会发布PM25细颗粒物监测数据的城市。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柳州共投入339亿元,用于废气减排。

   “我们正在努力建设‘山水美、环境美、形象美、气质美、和谐美’和‘人人都有好发展、家家都有好保障、个个都有好身体、天天都有好心情、户户都有好生活’的‘五美五好’柳州。”郑俊康说。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