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十大建设工程”之一窑埠古镇项目专题报道

  • 2013-03-04   《柳州日报》   记者 唐峰林

内容导航:

   柳州明清时期的建筑有什么特点,老百姓住的房子是什么样子,又有哪些民族、民俗特色?如此多的问题,估计少有人能全部解答,但将来不久会有一个地方让你可以自己寻找到答案,这就是建设中的窑埠古镇。

“窑埠古镇”的牌匾已经树立起来,这也是连接古镇码头通往古镇的地方。

   作为我市的“十大建设工程”之一,窑埠古镇是其中唯一把城市建设、民族民俗文化展示、旅游等结合起来的项目,被人们比作未来柳州市区的“城市会客厅”,给人们无限的期待。

   市规划局规划编制研究室主任练俊说,窑埠古镇西临柳江,南有蟠龙山,东有柳州工业博物馆,整个项目占地约20公顷(300亩),窑埠古镇项目的定位是在发掘、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吸收本地民族、民俗元素的项目,展示柳州历史的风情。这个项目是“百里柳江、百里画廊”景观区重要的景观节点。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将兼顾“百里柳江、百里画廊”总体规划的基础,地上建筑在三层左右,高度控制在12米以下,以更好地显山露水。古镇风格将在吸取传统的古码头、古圩镇这些特色基础上,融入桂北建筑、鼓楼、程阳风雨桥等少数民族建筑装饰的特征、符号,全面展示历史特别是明清时期民族、民俗文化。项目规划通过以后类似桂林西街那样的项目运营,打造成柳州旅游的重要节点,为来柳州的游客提供一个吃、住、行、游、玩为一体的综合区域。为让游客体验本地民俗民风的空间载体,古镇内还设置了仿古代的酒店,让游客体验本地居民的生活形态。

   窑埠古镇将与周边自然山水充分结合,将体现山、水、城、林的自然融合,同时体现古味。在古镇建筑如飞檐翘角、立面、外墙装饰方面,将尽量选用原汁原味的仿古材料或充分体现古建筑民俗、民居味道。项目建成后,充分还原柳州古建筑的特征和风格。练俊说,柳州市区内有不少地方都能展现柳州的历史,之所以选择窑埠古镇这块来做,是因为窑埠古镇有自己的特色。因为市区其他地方如东门所在的老城区,已经发展得很饱和,如果要进行改造,其对周边建筑、交通、环境的影响将会很大,建设成本也会很高,而窑埠古镇本身就有窑埠码头、古街市等文化特点,而且建设时对周边影响较小。

   窑埠古镇的打造,也将给柳州的旅游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市旅游局纪检组长何玉冰表示,窑埠古镇的建设至少可以给柳州的旅游带来三个好处:一是弥补柳州市区没有高端旅游景点的空白,柳州市风景多但缺少高端,窑埠古镇将使市区旅游整体得到提升;二是将成为“百里柳江、百里画廊”中璀璨的“明珠”,窑埠古镇地处市区又沿江建设,还处在百里柳江的核心地段,这将为市区旅游增加不少砝码;三是将进一步带动市区三产发展,窑埠古镇建成后,将与龙潭公园等景点连成一线,让旅客可以在市区多玩上一天,能带动其他服务业的发展。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