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我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系列报道(上)

  • 2012-12-16   《柳州日报》   记者 叶子

内容导航:

自治区决定表彰2011年度财政收入增长上新台阶的市

柳州排名第二获210万元奖励

据《广西日报》报道,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对2011年度各市财政收入增长上新台阶予以表彰奖励的决定》,我市紧随首府南宁市之后,获得自治区210万元奖励。

   2011年全区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通过狠抓财政收入组织工作,各市财政收入不断跃上新台阶。当年全区组织的财政收入达1542.23亿元,比上年增加313.62亿元,增长25.5%

   为进一步调动和激励各市的积极性,加快经济发展,促进财政增收,经对全区14个市2011年财政收入进行核实、测算,区党委、政府决定对各市财政收入增长上新台阶予以表彰和奖励。其中:南宁市奖励300万元,柳州市奖励210万元,桂林市奖励140万元,钦州市奖励120万元,玉林、百色市分别奖励80万元,梧州市奖励70万元,北海、河池、崇左市分别奖励50万元,来宾市奖励45万元,防城港、贵港市分别奖励40万元,贺州市奖励25万元。

   区党委、政府希望各市以此为新的起点,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为我区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快速、高质量增长,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十大工程”推动文化强市

   高屋建瓴,精品建构。柳州的“文化建设十大工程”,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文化战略,以多元的彩立方格局,彰显出柳州文化建设的大思路、大视野、大气魄。2009年迄今,建成一批,增补一批,储存一批。

   “文化建设十大工程”,既有与民同乐的文化设施,也有历史底蕴的深度开发,还有文艺精品的经典重塑,发挥着龙头效应,引领我市的文化建设,推动我市文化强市的步伐,朝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向强势跨越。

   年年都有新地标

   市委书记陈刚多次强调,“文化建设十大工程”理念要创新,谋划要创意。要经得起公众推敲,要经得起历史检验,既泽及当今,也福延后代。

   从项目启动到持续发展,从“柳江明珠”水上大舞台,到新建文庙到军事博物园,再到今年横空出世的工业博物馆,以及博物馆群的遍地缤纷,我市的“文化建设十大工程”,年年都有地标性建筑巍然矗起,不同凡响。

   市长郑俊康指出,“文化建设十大工程”,立足于柳州实际。有文化事业,有文化产业,还有文化基础设施,是城市文化发展的多元布局。

   禀赋独特,创新引领,各具创意。

   作为城市文化地标,今年51日建成并对外开放的柳州工业博物馆,堪称我市文化地标的典型范例,填补了广西工业文化的空白。

   在国内的综合性工业博物馆项目中,同样具有开创性意义——第一个立项兴建、第一个率先建成、第一个对外开放。占地面积为国内同类博物馆之最,馆藏工业文物数量也在国内独执牛耳。

   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北海对此称许道:“工业博物馆是柳州工业和文化的完美融合,凝聚了柳州人的精神特质,铸就了柳州的发展辉煌。”

   卓尔不群柳色新

   工业柳州的“柳州智造”,闻名遐迩。其创新精神,也濡染浸润到柳州文化建构中。

   “柳江明珠”水上大舞台,是“百里柳江·百里画廊”上的又一佳作。堪称国际级的创意、设计,但源头在于柳州的本土原创。

   迁址重建的文庙设计,是循规不蹈矩的建筑杰作。选址费尽思量,山环水拥,择优兴建,风物殊佳,国内无二。气势恢弘的大成殿,建筑体量为国内之最。在国内文庙建筑群中,“北有曲阜,南有柳州”的美誉,由此不胫而走。

   临江兴建的柳州军博园,为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广西唯一的综合性军博园,不设围墙,不收门票。飞机、坦克、火炮、舰艇等军事武器陈列其中,成为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确立的全国8个国防教育主题公园试点之一。

   上世纪50年代,由柳州人创排的彩调剧《刘三姐》,是“刘三姐文化”的滥觞起源。时隔半世纪,柳州人老歌新唱,与央视合作,摄制完成了30集电视连续剧《刘三姐》,将“大美柳州”的山水文化、民俗文化、风情文化、历史文化融入其中,是“刘三姐文化”的集大成之作。

   26集动画教育电视连续剧《心灵之窗》,结合思想道德建设,于20098月在央视少儿频道热播。

   “鲤鱼造型”的刘三姐文化娱乐中心,在河东大桥与壶东大桥的沿江路段矗然而起,将作为柳州的“城市文化客厅”,进一步优化“百里柳江景观带”的文化设施。

   根据“完成一个、增补一个”的原则,新增项目中,“博物馆群”建设已有15家民间馆开放;千个阅报栏首批建设已分布在我市的社区、校园之中,成为我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阵地。

   山水滋润新财点

   文化就是生产力。

   我市的“文化建设十大工程”,经过周密的调研、各行业专家的多方咨询、四家班子的反复论证后付诸实施,成为科学发展观柳州化、具体化的成功范例,助推柳州文化产业不断升级。

   以水文化串联的水上大舞台、文庙、工博、军博、人工瀑布群、水上音乐喷泉等,既着重于文化事业,也致力于文化产业,已是一条置于国内都属高端精品的文化旅游线路。

   享誉国内外的“中国·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民间投资的“刘三姐文化娱乐中心”等文化项目,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为主,其巨大的文化产业经济含量中,不乏惠民的文化事业发展基因。

   其实,无论是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已是国内“文建”品牌的柳州“文化建设十大工程”,彰显出超强的聚集效应,为“五美五好”柳州超大城市建设聚集人气,吸纳财气。这样的文化创举,既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内生增量”,也是我市文明推进的核心动能。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