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模”交出漂亮成绩单
4年前,我市“创模”号角强劲吹响,4年后,环保工作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柳江饮用水保护河段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城市绿化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40.5%和63.2%。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得到了权威的认可,在2011年度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柳州在广西名列第一。
治理大气污染,让城市天空更蓝
“创模”以来,针对空气中二氧化硫超标和氮氧化物排放对空气质量影响日趋严重的情况,我市多管齐下综合施治。
■实施二氧化硫总量控制与减排工程,对处于上风向柳北区的柳钢、柳电、柳化等二氧化硫排放量大的企业进行二氧化硫工程减排并控制排放总量,同时“十二五”期间对柳电、鱼峰水泥实施氮氧化物减排治理工程,减少氮氧化物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淘汰关闭市区燃煤小锅炉或将燃料煤改为清洁燃料,减少面源污染。
■加强环境监管,确保柳钢、柳电、柳化等企业脱硫设施的正常运行,把全市用煤含硫量控制在1.5%以下。
■兑现政府民生承诺,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率先在全区开展了PM2.5监测工作。
防治水污染,要守住一江碧水
清清柳江河一定是柳州这座历史名城的最美之魂,“创模”更加强化了全市上下守住一江碧水的共识,使柳江河水质持续保持良好。
■加强水质自动监测完善饮用水源安全预警机制,严禁在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向水域排放废水,拆除已设置的排污口等。
■根据《“创模”规划》,投入约20.1亿元资金,实施饮用水源地保护与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项目,加快了城市备用水源及第二水源地的建设,为城市饮用水的安全提供多重保障。
管好固废物,使废物变成宝物
“创模”以来,我市通过加强固体废物源头控制、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使全市固体废物达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对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通过延伸产业链,开展钢渣、粉煤灰、糖厂废弃物及磷石膏渣等资源化利用,推进固体废物的循环利用。
■对于生活垃圾,除了已经建 设完成的市区立冲沟垃圾填埋场外,兴建柳城县、鹿寨县、融安县、融水县和三江县的五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实现县城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置。
■对于工业危险废物,严格把关,确保具有经营资质的单位进行综合利用或者处理处置;对于医疗废物,由专业化机构统一处理,市城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已达100%。
■按照《“创模”规划》,目前已投入约6.92亿元资金,建设完成用于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重点工程有5个,在建5个。
控噪声污染,还生活环境宁静
“创模”以来,我市根据环境质量中还存在工业布局不合理产生噪声污染以及交通、生活娱乐、建筑施工噪声扰民时有发生的现象,实施噪声综合整治。
■搬迁不符合功能区划的噪声扰民企业、加强噪声隔离带建设、强化12369环保投诉处理等措施,严格控制工业、交通、生活、建筑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在《“创模”规划》的噪声污染治理重点工程项目中,已建设完成的重点工程有4个,共计投入约21.97亿元资金,用于噪声污染治理工作。
上一篇: 市长郑俊康要求提速建设桂中重要港口 || 下一篇: 县区开发区顶起全市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