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十年来我市教育经费总投入情况
新闻速写
2012年秋季学期第一天,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苗族乡岑旁村村民陈金生送孩子到县城高中上学。提起免费午餐,陈金生仍然难以忘怀———
那是2008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天,当时他还在地里干活,娃仔去报名早早就回来,见到他一边跑一边大喊:“卜(侗话‘爸’的意思),你今年不用给我送饭了,我有免费的热饭热菜吃了!”
陈金生说:“啊?你讲疯话嘛!”
娃仔答:“卜,你莫急,听我讲完嘛!”
原来,从2008年9月开始,我市在三江县、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安县3个贫困县农村小学和初中学校实施“免费午餐工程”,农民的孩子都能吃上免费午餐。一个学生一餐2元的补助,只要是上课时间娃仔都能吃上。
那一天,陈金生真是高兴啊!他丢下农活,回村里传达好消息去了。
今年,陈金生家娃仔考上了县城高中。他吃了4年的免费午餐,长了25厘米,初中毕业时个头长到1.65米了。
十年间,我市教育事业践行“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这一庄重承诺,通过不断调整资源布局,优化资源结构,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等一系列举措,给龙城人民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城乡群众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早在世纪之交,我市就历经了1997年的市区中小学大规模撤点并校、2005年3所名校东迁和2007年农村中小学集中办学等三次教育资源布局大调整。此外,从2004年秋季学期起将市区18所公办中小学校确定为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到2010年秋全面敞开校门,接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学。
从2000年开始的教师“岗位培训”,到2007年的“中小学校长建设年”“教师阅读年”等活动,使我市拥有了一支师德高、理念新、业务精、管理强的师资队伍。
为稳定偏远山区教师队伍,2009年开始的边远山区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涉及六个县9所学校9个项目,三年累计投入1850多万元,建成周转房546套,解决1089名农村教师工作住房问题。
整合资源、实现校安、教师培训、上调推荐生比例……一系列的行动和措施,为柳州踏上优质教育之路奠定基石。2012年,全市共有8158名学生高考成绩超过二本线,其中有2572名学生超过一本分数线,二本和一本的上线率分别达43.37%和13.67%;专科以上上线率达98.84%,升学率、上线率位居全区前列,办学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优先发展教育不光是嘴上说说的事情,而是需要大量真金白银的投入。“十一五”期间,全市教育总投入达130.98亿元,教育经费投入年平均增幅达11%以上,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和城市义务教育免学杂费政策得到落实,实现了城乡全面免费义务教育工作目标,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多年来,我市十分关注贫困生上学问题,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并在“十一五”期间累计下拨学生资助经费5.7亿元,各级各类学校的受惠学生达126万多人次,有力地维护了贫困学生群体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
2005年起,我市农村中小学贫困学生及市区特教贫困学生开始享受到免杂费、免教科书费和适当补贴生活费的“两免一补”的优惠政策;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市率先在全区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午餐工程”,今秋起已经实现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全面建立,“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目标成为现实。
职业教育形成了“柳州模式”
“十五”期初,我市就提出把柳州建设成为广西区域性中等职业教育中心,为“再造一个工业柳州”,为“柳州创造”提供一大批技术工人。如今,80%的我市中、高职毕业生实现了本地就业梦,初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
从2003年起,市教育局提出“城乡互动”口号,每年拨出专款,让三江、融水、融安三个县的900名贫困学子到市区免费接受职业教育,三县每年接受免费职教培训的贫困生已达上千人。在经费保障的前提下,我市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和中职师资培训。整个“十一五”,全市投入专项经费3个亿,建成6个自治区级的实训基地、10个市级品牌实训基地和广西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十一五”期末,投入总额达50个亿、“广西一流、在全国有影响、与国际接轨”的柳东新区万亩职教园初具规模,一期共完成26个亿的建设投入,园区配备国内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和一流的实训基地。其建设规模和速度,被誉为“柳州模式”。
上一篇: 黄金周期间龙城禽肉菜果等价格实惠 || 下一篇: 第七届柳州国际奇石节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