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十年来我市科学发展成就展示系列报道之十:城市建设篇

  • 2012-10-05   《柳州日报》   记者 唐峰林

内容导航:

打造宜居宜业现代新龙城

   每天一大早,吴桂生都要给他家鱼缸里的金鱼喂食。五彩的鱼缸只是吴桂生家里的一件摆设,客厅里彩电、茶具、木椅摆得整齐,厨房、卫生间、卧室里样样东西齐备。而在2010年之前,这一切都是吴桂生不敢奢望的,因为他一直“寄居”于别人家的阳台之上。

   让吴桂生的生活发生改变的,是市委、市政府决策推出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房子是政府给的廉租房、我是五保户,连租金都免掉了;家具都是亲戚朋友给的;家不大,但很温暖,比以前阳台那个‘家’好了不知多少倍。”住在我市保障性住房小区“北祥新居”的吴桂生今年六十有余,但精气神十足。他说他要更好地享受好不容易盼来的好生活。

   吴桂生的家,只是北祥新居众多享受保障性住房家庭中的一户;北祥新居小区只是我市众多保障性住房小区中的一个。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十年来我市城市建设骄人成绩的一个缩影。

  城建,让家园发生改变

   无房不成家。过去的十年,许多来柳州发展的人都在此安了家,因为柳州已经成了一个宜业又宜居的城市。

   “十五”期间,我市商品房新开工面积772.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36.39万平方米,住房空置率逐年递减,极大地改善了我市广大市民的住房条件。同时共投资850万元建设廉租住房5栋(264套),共向648户承租公房符合条件的居民予以租金核减,向343户居民发放了廉租住房租赁补贴近50万元,建成经济适用住房14.2万平方米。

   “十一五”期间,我市住房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全市房地产投资累计达490.87亿元,比“十五”期增长358.1%;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面积累计达104万平方米和36.65万平方米,是“十五”期的1.6倍和23倍;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集中区改造累计完成投资41.23亿元,共实施改造面积约140万平方米,惠及改制企业职工家庭约13311户。

   2011年我市住房保障在全区率先完成3.35万套(户)的建设任务,今年又在全区率先完成开工2.78万套(户)、竣工6000套(户)的任务。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让许多“漂”在柳州的新柳州人“定居”下来。

   城建,让环境发生改变

   过去十年中,城市建设如同春雨过后的大地那样“神奇”,城市变大了、楼变高了、路变宽了、环境变美丽了。

   “十五”期间,我市重点工程完成投资约137亿元,竣工项目60个。新建成过江大桥4座,在建1座,新建、扩建、改建道路27条,竣工大型立交桥4座,高架桥1座,城市“田”字型的内环路网基本形成。“十一五”时期,我市在城市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分别达38.64%9.05平方米,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一直保持100%,柳江饮用水保护河段水质保持达到国家Ⅲ类标准,市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类标准。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获“中国生态文明与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及“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称号。

   城建,让城市发生改变

   城市的改变中最直观的是城市建筑的改变。过去的十年中,柳州的城市建设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因为这期间有许多“历史的城建”被“现代的城建”所覆盖,旧貌被新颜所取代。

   “十五”期间,我市城建实施了城郊供水改造、“温馨工程”“碧水蓝天”工程、沿街“穿衣戴帽”工程等。“十一五”时期,则是我市城镇化进程最快、城市空间扩张速度最高、城市建设让老百姓受益最多、城市特色塑造最有成效、生态环境改善最为明显、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力度最大的时期。我市城市建设累计投入城建资金约400亿元,市区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104.95平方公里拓展到目前的130多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45.45%提高到2010年的51.27%

   2011年以来,“十大建设工程”中的项目相继建成,柳州军事博物馆、柳州工业博物馆先后开放,城市形象和品位进一步提升,广西柳州汽车城加快建设为柳州今后的经济发展又注入了新的动力。

   这十年,随着城建的开展,生态工业柳州品牌凸显,城市宜居创业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品位及整体形象明显提升,我市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称号,在《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柳州市名列“政府推销能力、城市环境舒适度、城市自然环境优美度”三项城市竞争力前10名。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