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龙城行业“首席”创新创业竞风流

  • 2012-10-01   《柳州日报》   记者 黄姿娜、段超

内容导航:

优化“柳州智造”大环境  打造吸引人才新高地

   98日,党报以《“首席教师”首发荣光》为题,在头版刊登了鱼峰区表彰辖区第一批首席教师的报道,引来社会对“首席”现象的广泛关注。从首席执行官(CEO、首席工程师、首席技工、首席记者,到现今的首席教师,“首席”已从最初的一个职业头衔,演变成一个展现人才实力的代名词。这些不断涌现出的行业“首席”,是我市人才开发效益大幅提高、人才服务环境及培育大为改善的一个缩影。

   “这不仅是对教师自我价值的肯定,对我市教师队伍的人才培养也产生了积极作用。”市第八中学的蔡雪静,获得了职业生涯中的首个“学科首席教师”证书。“‘首席’的评选,能在行业中树立表率,还能引领整个教师队伍不断创造更高的成绩。”蔡雪静表示。

   如何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这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题中要义,也是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宣传科科长王俊认为,产业结构的调整,要通过人才的高端化引领产业的高端化,设置“首席”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建立起经济效益、社会贡献与人才待遇直接挂钩的利益分配激励机制。目前,五菱柳机包括技术专家、技能专家和管理专家在内的“首席工人”的评选,一不看学历、二不重资历、三不论身份,只注重实际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同时,设置“首席”也为公司带来了巨大财富,通过“首席”带头,攻克了许多技术难关,并通过“高师带徒”的形式让“首席”的真本领得以传承,也让公司在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高技能人才、高技术实用人才三个方面成效显著。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贸易流通、工业企业、教育系统等领域均活跃着“首席”的身影。我市提出要由“柳州创造”向“柳州智造”转变,关键靠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行业设置“首席”,促成了学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为人才脱颖而出搭建了一个好平台,也为“柳州智造”注入了新活力。

   由“重人事”向“重人才”转变,由“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各行业“首席”的诞生,正是得益于我市优良的人才环境,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引才聚智的举措,做大、做强、做实、做优人才工作的决心和气魄。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66.37万人。其中,党政人才1.68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75万人,专业技术人才15.96万人,技能人才32.58万人,农村实用人才14.4万人。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