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市要闻

近年来我市各项工作亮点集中展示大型报道之十四

  • 2012-09-23   《柳州日报》   记者 唐小玉、廖冠华

内容导航:

交通决定着城市未来发展

——工业柳州奋力打造国内区域性交通枢纽系列报道之一

   从1957年被初步规划为“西南的铁路交通枢纽和新兴的工业城市”,半个多世纪以来,西南工业重镇柳州的发展一直打着深刻的“枢纽”烙印。

   而近十年来,柳州人感受着“交通枢纽”地位带来的便利,心忧过“交通枢纽”地位的偏移,更昂扬于“交通枢纽”地位的重塑。市委书记陈刚、市长郑俊康多次在重要场合提到:“要保持柳州交通枢纽的地位”。在柳州人看来,“交通枢纽”与柳州的未来血脉相连。

   自强不息的“枢纽保卫”

   2007年,与柳州人共沐风雨半个世纪的柳州铁路局搬迁到南宁。这一度被坊间认为是对柳州交通枢纽地位的极大弱化。

   2008年,为了改变被动的局面,市政府决定成立“发展大交通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巩固柳州交通地位的各项事宜,同时决定编制囊括公路、水路、铁路、民航等方面的《强化柳州市交通枢纽地位发展规划》。

   随后,我市加大了对公路、铁路、民航等方面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重塑柳州在中国西南交通枢纽的地位,并先后成立了市铁路建设办公室和市航道建设办公室,专门对接推进相关项目建设。

   2009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一小时经济圈,两小时经济带”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战略,把柳江县、柳城县、鹿寨县纳入柳州交通一小时经济圈,把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纳入柳州交通两小时经济带,以城市交通发展带动所辖六县区域的交通发展,以城市经济发展带动所辖六县区域的经济发展,形成促进城乡一体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峰回路转的“枢纽重塑”

   都说柳州是“火车拉来的工业城市”,在柳肇铁路不能如期进行时,“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让柳州多了一个期望。2009623日,广西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北线通道的第一个建设项目柳江航道整治工程开工。从中国西南方向来的货运,又会来到柳州,再通过航运出海,柳州交通枢纽地位又显现出来。

   就在上至市委、市政府,下至平民百姓呐喊疾呼与奔波劳碌,不遗余力地对内、对外拓展柳州交通出行的半径范围时,一个利好消息为“交通枢纽”的回归再添助力。2009127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确定了广西新时期发展的战略定位,明确了广西加快发展的总体目标。《意见》中有13处提到了柳州,这13处有5处提到了发展柳州交通的具体措施。这5处分别是:“规划建设南宁国际区域性和柳州、梧州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规划建设……柳州-肇庆铁路”“推进……三江-柳州-贵港-北海等高速公路建设”“大力发展西江水运,重点支持西江航运干线、柳江黔江、红水河、右江等航道建设”“积极开展大藤峡、柳江洋溪和落久等重大水利工程的前期工作”。

   永不懈怠的“枢纽打造”

   交通是交往的先导,柳州人深知发展交通对柳州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去年830日,市委书记陈刚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要打好城市质量升级战役,推动柳州由传统生产型城市向现代宜居城市转型”的一大重要举措,就是“拓展城市对外交通,巩固交通枢纽地位。着力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发展,重点加快建成柳州至珠三角地区的快速通道,努力将柳州建成国内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明确了柳州“十二五”期交通枢纽发展蓝图。

   今年823日,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通过的《建设“五美五好”柳州行动纲要(20122015)》提出:构建现代交通体系。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公交建设,着力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连接。提升柳州铁路运输能力,尽早开工建设柳肇铁路,做好柳州至韶关铁路的前期工作,积极推进柳州火车站站房及广场改扩建工程。加快柳州辖区内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的路网建设,提高路网密度和道路等级,重点加快三江至柳州至武宣、三江至桂林、阳朔至鹿寨、柳州至梧州等高速公路的建设,加快桂林至柳州至南宁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推进公路运输枢纽建设。加快打造柳江黄金水道,建设柳江、黔江2000吨级航道,推进洋溪、落久水利枢纽建设,努力把柳州建设成为西江经济带重要的航运物流中心。加快实施柳州机场扩建工程,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干线机场。2015年,国内区域性交通运输枢纽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提升。

   宏图绘就,“交通枢纽”,一直与柳州未来发展紧密相连。

   图为计划改扩建完成后新的柳州白莲机场航站楼远眺效果。(柳州机场提供)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20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2020008324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24号